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20-3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20-2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20-2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主要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 第24-27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二、研究范围界定 | 第26-27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27-29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9-3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二、创新点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33-54页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33-49页 |
一、家庭旅游相关研究 | 第33-40页 |
二、旅游互动行为研究 | 第40-44页 |
三、体验与体验价值研究 | 第44-47页 |
四、文献述评 | 第47-49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49-52页 |
一、社会互动理论 | 第49-51页 |
二、社会交换理论 | 第51页 |
三、社会支持理论 | 第51-52页 |
四、价值共创理论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二章 家庭旅游互动行为的理论分析与质性研究 | 第54-76页 |
第一节 家庭旅游互动行为的理论分析 | 第54-58页 |
一、服务主导逻辑下家庭旅游互动行为的本质 | 第54-55页 |
二、自我建构与人际关系视角下家庭旅游互动关系 | 第55-57页 |
三、仪式与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家庭旅游互动行为的表征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家庭旅游互动行为的质性研究 | 第58-74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58-60页 |
二、家庭旅游互动行为的调研 | 第60-66页 |
三、关键事件法的应用 | 第66-67页 |
四、家庭旅游互动行为质性材料分析 | 第67-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三章 家庭旅游体验价值的质性研究 | 第76-88页 |
第一节 体验价值质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76-7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76-7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77页 |
第二节 体验价值结构维度构建依据 | 第77-81页 |
一、家庭旅游者消费心理特征分析 | 第77-79页 |
二、体验价值维度研究梳理 | 第79-81页 |
第三节 体验价值质性材料分析与结果 | 第81-87页 |
一、体验价值维度的划分原则 | 第81-82页 |
二、体验价值维度及指标的分析过程 | 第82-85页 |
三、体验价值维度及指标的分析结果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四章 家庭旅游互动行为对体验价值的影响机制与关系模型 | 第88-102页 |
第一节 家庭旅游互动行为对体验价值的影响机制 | 第88-92页 |
一、家庭旅游社会支持维度分析 | 第88-90页 |
二、社会支持视角下互动行为对体验价值的影响机制 | 第90-92页 |
第二节 家庭旅游互动行为与社会支持、体验价值的关系假设 | 第92-100页 |
一、互动行为与体验价值的关系假设 | 第92-95页 |
二、互动行为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假设 | 第95-97页 |
三、社会支持与体验价值的关系假设 | 第97-99页 |
四、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 第99-100页 |
第三节 家庭旅游互动行为与社会支持、体验价值的关系模型 | 第100-101页 |
一、研究变量 | 第100页 |
二、关系模型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五章 量表设计与问卷预调研 | 第102-120页 |
第一节 预调研问卷设计与分析程序 | 第102-106页 |
一、预调研问卷设计思路与原则 | 第102-103页 |
二、预调研问卷基本内容 | 第103-104页 |
三、预调研问卷分析程序 | 第104-106页 |
第二节 量表变量定义与测项 | 第106-111页 |
一、家庭旅游互动行为量表变量定义及测项 | 第106-108页 |
二、家庭旅游社会支持量表变量定义及测项 | 第108-109页 |
三、家庭旅游体验价值量表变量定义及测项 | 第109-111页 |
第三节 问卷预调研及分析 | 第111-119页 |
一、预调研实施 | 第111-112页 |
二、预调研问卷基本信息描述性统计 | 第112-113页 |
三、预调研问卷信度检验 | 第113-115页 |
四、预调研问卷因素分析 | 第115-118页 |
五、正式问卷形成 | 第118-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六章 家庭旅游互动行为与体验价值的实证研究 | 第120-157页 |
第一节 正式调研的实施 | 第120-121页 |
一、问卷数据搜集 | 第120-121页 |
二、样本容量分析 | 第121页 |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21-127页 |
一、基本信息统计变量描述性分析 | 第121-126页 |
二、模型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26-127页 |
第三节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127-137页 |
一、信度检验 | 第127-128页 |
二、效度检验 | 第128-137页 |
第四节 异质性分析 | 第137-144页 |
一、人口特征统计变量的异质性分析 | 第138-141页 |
二、出游特征统计变量的异质性分析 | 第141-144页 |
第五节 假设检验 | 第144-152页 |
一、互动行为与体验价值的关系检验 | 第145-146页 |
二、互动行为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检验 | 第146页 |
三、社会支持与体验价值的关系检验 | 第146-147页 |
四、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147-150页 |
五、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150-152页 |
第六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52-155页 |
一、家庭旅游互动行为的构成要素讨论 | 第152页 |
二、家庭旅游者行为特征与体验价值结果讨论 | 第152-153页 |
三、家庭旅游互动行为对体验价值影响的结果讨论 | 第153-154页 |
四、家庭旅游互动行为对社会支持影响的结果讨论 | 第154页 |
五、家庭旅游社会支持对体验价值影响的结果讨论 | 第154页 |
六、家庭旅游社会支持中介作用的结果讨论 | 第154-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5-157页 |
第七章 家庭旅游体验价值提升策略 | 第157-164页 |
第一节 基于旅游体验的价值共创 | 第157-159页 |
一、以旅游者为中心,共创体验价值 | 第157-158页 |
二、由交易关系向伙伴关系转变 | 第158-159页 |
第二节 旅游地“第三场所”情境化打造 | 第159-161页 |
一、注重旅游地特色文化符号的运用 | 第159-160页 |
二、提高旅游项目的参与体验性 | 第160-161页 |
第三节 家庭旅游互动仪式共睦态营造 | 第161-163页 |
一、提升家庭旅游的仪式感 | 第161-162页 |
二、形成情感连带与关联记忆 | 第162-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163-16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4-170页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64-168页 |
一、家庭旅游互动行为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 | 第164-165页 |
二、家庭旅游互动行为、社会支持、体验价值的结构维度 | 第165-166页 |
三、家庭旅游互动行为、社会支持、体验价值的作用关系 | 第166-167页 |
四、家庭旅游者行为与体验特征 | 第167-168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68-170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168-169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169-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86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186-187页 |
附录A: 家庭旅游互动行为与体验价值深度访谈大纲 | 第187-188页 |
附录B: 家庭旅游互动行为与体验预调研问卷 | 第188-191页 |
附录C: 家庭旅游互动行为与体验正式调研问卷 | 第191-194页 |
致谢 | 第194-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