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论文--发动机附件系统论文

超临界二氧化碳离心压气机流动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页
    1.2 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发展现状第13-26页
        1.2.1 S-CO_2布雷顿循环原理简介第14-17页
        1.2.2 S-CO_2布雷顿循环研究现状第17-24页
        1.2.3 S-CO_2介质离心压气机研究现状第24-26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26-28页
        1.3.1 S-CO_2物性及热力学过程分析第26-27页
        1.3.2 S-CO_2介质离心压气机特性与流场分析第27页
        1.3.3 S-CO_2介质离心压气机相变及其影响因素第27-28页
第二章 数值模拟方法与建立S-CO_2变物性模型第28-39页
    2.1 数值模拟方法第28-31页
        2.1.1 计算模型介绍第28-29页
        2.1.2 网格划分及网格无关性验证第29-30页
        2.1.3 具体数值计算方法第30-31页
    2.2 S-CO_2物性参数分析第31-36页
        2.2.1 NIST-REFPROP物性数据库介绍第31-32页
        2.2.2 S-CO_2物性参数的特殊性第32-36页
    2.3 S-CO_2变物性模型的建立第36-38页
        2.3.1 基于TabGen的真实S-CO_2物性处理第36-37页
        2.3.2 基于FINE的可凝结变物性S-CO_2模型构造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S-CO_2介质压气机变物性热力学过程分析第39-50页
    3.1 S-CO_2与理想气体热功转换规律比较第39-44页
        3.1.1 理想气体热力学规律第39-41页
        3.1.2 S-CO_2热力学过程推导第41-44页
    3.2 S-CO_2介质离心压气机等熵压缩过程分析第44-49页
        3.2.1 S-CO_2介质离心压气机实际压缩过程分析第44-46页
        3.2.2 S-CO_2介质离心压气机等熵压缩功的理论推导第46-47页
        3.2.3 S-CO_2介质离心压气机等熵压缩功的近似求解第47-49页
    3.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S-CO_2介质离心压气机特性与流场分析第50-62页
    4.1 主要性能参数分析第50-53页
        4.1.1 流量-压比效率特性分析第50-52页
        4.1.2 状态参数分析第52-53页
    4.2 流场特征比较第53-60页
        4.2.1 子午面流道特征分析第53-55页
        4.2.2 叶片前缘流场分析第55-58页
        4.2.3 逆压梯度比较分析第58-59页
        4.2.4 叶轮内涡结构分析第59-60页
    4.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S-CO_2介质离心压气机相变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第62-78页
    5.1 S-CO_2介质离心压气机相变特征第62-68页
        5.1.1 S-CO_2介质离心压气机相变的位置及范围第62-64页
        5.1.2 S-CO_2介质离心压气机相变的原因第64-68页
    5.2 相变的影响因素第68-77页
        5.2.1 流量对相变的影响第68-70页
        5.2.2 转速对相变的影响第70-71页
        5.2.3 进口总温对相变的影响第71-73页
        5.2.4 进口气流角对相变的影响第73-75页
        5.2.5 主叶片前缘叶型对相变的影响第75-77页
    5.3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总结第78-79页
    6.2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致谢第83-8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量程精密I/F转换电路研究
下一篇:基于参数估计的捷联惯组整弹标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