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唐代荆州诗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17页
第一章 荆州行政区域、历史地位及其文化沉淀第17-29页
    第一节 荆州政区沿革第17-19页
    第二节 荆州的历史地位第19-22页
        一、战略要地与交通枢纽第19-21页
        二、南北文化交汇之地第21-22页
    第三节 荆州深厚的楚文化与三国文化第22-29页
        一、荆州的楚文化基因第22-27页
        二、荆州的三国文化及荆州在三国文化中的地位第27-29页
第二章 唐代荆州诗的嬗变及其成因第29-47页
    第一节 初盛唐荆州诗第29-36页
        一、诗歌数量不多,地域特色不分明第29-34页
        二、初盛唐荆州诗呈现此种特点之因由第34-36页
    第二节 中唐荆州诗第36-43页
        一、诗歌数量明显增加,个人创作表现突出第36-40页
        二、中唐荆州诗呈现此种特点之因由第40-43页
    第三节 晚唐荆州诗第43-47页
        一、诗歌数量大量增多与诗僧的出现第44-45页
        二、晚唐荆州诗数量大增之因由第45-47页
第三章 唐代荆州诗主题类型第47-69页
    第一节 酬唱与赠别第47-52页
        一、酬答唱和第47-50页
        二、依依惜别第50-52页
    第二节 山水与述怀第52-57页
        一、寄情山水第53-55页
        二、言志述怀第55-57页
    第三节 风土与人情第57-62页
        一、荆州风物第57-59页
        二、荆渚风俗第59-62页
    第四节 咏史怀古第62-69页
        一、楚国往事第62-65页
        二、三国追思第65-69页
第四章 唐代荆州诗审美特质第69-85页
    第一节 荆州诗审美主体的共同特征第69-71页
        一、异乡人的过客文学第69-70页
        二、相似的心理状态第70-71页
    第二节 荆州诗典型意象及其审美价值第71-79页
        一、江河意象第71-73页
        二、雨意象第73-76页
        三、“渔父”意象第76-79页
    第三节 荆州诗情感内蕴的趋同性第79-85页
        一、萧索飘零的心态第80-81页
        二、凄苦悲凉的感触第81-85页
第五章 唐代荆州诗个案研究第85-101页
    第一节 戎昱诗中的水域情结第85-92页
        一、家乡诗中的水域情结第86-87页
        二、异乡诗中的水域情结第87-88页
        三、赠别怀人诗中的水域情结第88-90页
        四、陈情抒怀诗中的水域情结第90-91页
        五、纪实记事诗中的水域情结第91-92页
    第二节 齐己晚年的诗歌创作第92-101页
        一、齐己诗的“苦吟”风格第93-95页
        二、齐己诗的诗意与禅意第95-98页
        三、出世诗僧的用世之心第98-101页
结语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9页
附录第109-12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新一代测序和质谱技术联合生物信息学的抗体发现平台研究
下一篇:汉学社科类著作中本源概念的翻译研究--以《珠三角的女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