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费斯克能动型大众文化理论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 前言 | 第9-14页 |
| (一) 国内外大众文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二)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 一、大众文化理论研究的诸种模式 | 第14-22页 |
| (一) 批判理论模式 | 第14-16页 |
| (二) 符号学及结构主义理论模式 | 第16-18页 |
| (三) 文化主义理论模式 | 第18-19页 |
| (四) 文化领导权理论模式 | 第19-20页 |
| (五) 能动型受众理论模式 | 第20-22页 |
| 二、费斯克能动型大众文化理论的资源与特征 | 第22-26页 |
| (一) 能动型大众文化理论的资源 | 第22-23页 |
| (二) 能动型大众文化理论的特征 | 第23-26页 |
| 1. 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的双重聚焦 | 第23-25页 |
| 2. “大众主义”式的人本精神 | 第25-26页 |
| 三、费斯克能动型大众文化理论的基本构成 | 第26-33页 |
| (一) 能动型文本观——生产者式文本 | 第26-29页 |
| (二) 能动型受众观——积极、主动的生产型大众 | 第29-31页 |
| (三) 能动型媒介功能观——政治功能 | 第31-33页 |
| 四、费斯克能动型大众文化理论的价值和局限 | 第33-37页 |
| (一) 能动型大众文化理论的价值 | 第33-35页 |
| (二) 理论的局限性 | 第35-37页 |
| 结语 | 第37-38页 |
| 注释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 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1-42页 |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