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4页 |
| ﹙一﹚本人研究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缘由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一、斯宾诺莎幸福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及理论渊源 | 第14-21页 |
| ﹙一﹚斯宾诺莎幸福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 第14-16页 |
| 1. 荷兰的社会状况是斯宾诺莎幸福思想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和政治保证 | 第14-15页 |
| 2. 17世纪荷兰的宗教状况是其幸福思想产生的精神基础 | 第15-16页 |
| 3. 斯宾诺莎的人生经历是其幸福思想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 | 第16页 |
| ﹙二﹚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6-21页 |
| 1.古希腊幸福思想是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 第16-18页 |
| 2.近代哲学思想是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 第18-21页 |
| 二、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1-35页 |
| ﹙一﹚幸福的概念 | 第21-24页 |
| 1. 幸福是获得关于必然性的知识 | 第21-23页 |
| 2. 幸福是对神的理智的爱 | 第23-24页 |
| ﹙二﹚幸福获得的可能性 | 第24-27页 |
| 1. 幸福获得可能性的本体论依据: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 | 第24-25页 |
| 2. 幸福获得可能性的认识论依据:斯宾诺莎的自由观 | 第25-27页 |
| ﹙三﹚幸福的实现之路:理性之路与信仰之路 | 第27-35页 |
| 1. 理性之路 | 第27-32页 |
| ﹙1﹚幸福实现的基础:自我保存 | 第27-29页 |
| ﹙2﹚幸福实现的物质保证及手段 | 第29-31页 |
| ﹙3﹚幸福实现的智力条件 | 第31-32页 |
| 2. 信仰之路 | 第32-35页 |
| 三、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第35-49页 |
| ﹙一﹚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35-38页 |
| 1. 斯宾诺莎幸福概念的影响 | 第35-36页 |
| 2. 斯宾诺莎关于人可能获得幸福的思想的影响 | 第36页 |
| 3. 斯宾诺莎关于实现幸福需要物质保证及手段的思想的影响 | 第36-38页 |
| ﹙二﹚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38-49页 |
| 1.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理性主义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 第38-41页 |
| ﹙1﹚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理性主义特点 | 第38-39页 |
| ﹙2﹚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理性主义特点的当代启示 | 第39-41页 |
| 2.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和谐特点及现实意义 | 第41-45页 |
| ﹙1﹚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和谐特点 | 第41-43页 |
| ﹙2﹚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和谐特点对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启示 | 第43-45页 |
| 3.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理性与信仰并存的特点及当代思考 | 第45-49页 |
| ﹙1﹚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理性与信仰并存的特点 | 第45-47页 |
| ﹙2﹚斯宾诺莎幸福思想的理性与信仰并存的特点对于正确理解理性与信仰关系问题的启示 | 第47-49页 |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 注释 | 第50-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