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关于企业诊断 | 第13-14页 |
1.2.2 诊断分析理论 | 第14-16页 |
1.2.3 诊断分析模型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企业现状及现行战略 | 第18-20页 |
2.1 企业概况 | 第18-19页 |
2.2 现行战略内容 | 第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第20-30页 |
3.1 宏观环境PEST法分析 | 第20-23页 |
3.1.1 国家政治及政策层面 | 第20-21页 |
3.1.2 宏观经济层面 | 第21-22页 |
3.1.3 宏观社会层面 | 第22页 |
3.1.4 宏观行业技术层面 | 第22-23页 |
3.2 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第23-29页 |
3.2.1 行业内竞争对手分析 | 第23-26页 |
3.2.2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第26-27页 |
3.2.3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第27页 |
3.2.4 替代品威胁 | 第27-28页 |
3.2.5 潜在进入者威胁 | 第28-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 | 第30-46页 |
4.1 现有业务分析 | 第30-35页 |
4.1.1 社保自助终端机设备业务 | 第30-31页 |
4.1.2 医疗自助终端机业务 | 第31-33页 |
4.1.3 综合政务自助终端机业务 | 第33-34页 |
4.1.4 海外市场业务 | 第34-35页 |
4.2 资源分析 | 第35-37页 |
4.2.1 人力资源 | 第35-36页 |
4.2.2 市场营销与产品 | 第36页 |
4.2.3 技术研发与品质管理 | 第36-37页 |
4.2.4 企业资质与声誉 | 第37页 |
4.2.5 生产制造资源 | 第37页 |
4.3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7-39页 |
4.3.1 利润率分析 | 第38页 |
4.3.2 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 第38-39页 |
4.4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9-41页 |
4.4.1 资产负债率分析 | 第39-40页 |
4.4.2 速动比率分析 | 第40-41页 |
4.5 营运能力分析 | 第41-43页 |
4.5.1 存货周转率分析 | 第41-42页 |
4.5.2 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 第42-43页 |
4.6 企业SWOT分析 | 第43-45页 |
4.6.1 企业的优势 | 第43页 |
4.6.2 企业的劣势 | 第43-44页 |
4.6.3 企业的机遇 | 第44页 |
4.6.4 企业的威胁 | 第44页 |
4.6.5 企业的SWOT矩阵分析 | 第44-4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企业战略核心问题的诊断分析 | 第46-52页 |
5.1 企业总体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6-47页 |
5.2 企业业务单位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7-50页 |
5.3 企业职能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0-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诊断改进措施和建议 | 第52-65页 |
6.1 企业总体战略改进建议 | 第52-54页 |
6.1.1 公司未来的盈利模式 | 第52页 |
6.1.2 企业愿景下的整体战略定位 | 第52-53页 |
6.1.3 建立明确的海外市场战略举措 | 第53-54页 |
6.2 企业业务单位战略改进建议 | 第54-58页 |
6.2.1 细分市场定价和优化产品定位组合 | 第55-56页 |
6.2.2 优化营销渠道 | 第56-58页 |
6.3 企业职能战略改进建议 | 第58-64页 |
6.3.1 建立“1+N”事业合伙人素质(能力)模型 | 第58-59页 |
6.3.2 优化绩效管理 | 第59-63页 |
6.3.3 人才培养体系 | 第63-6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感谢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