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著作权法论文

避风港规则在网络交易平台专利间接侵权中的适用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言第8-1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3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五、论文结构第14页
    六、论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第14-16页
第一章 《送审稿》第63条的立法背景第16-21页
    第一节 网络交易平台专利间接侵权的现状第16-18页
        一、侵权纠纷数量多第16-17页
        二、侵权判定复杂第17-18页
    第二节 网络交易平台专利间接侵权立法现状第18-19页
        一、专门立法空白第18页
        二、《侵权责任法》核心要素模糊第18-19页
    第三节 合理注意义务标准不一第19-21页
        一、以事先审查义务为考量标准第19页
        二、以“通知——删除”义务为考量标准第19-20页
        三、以通知书是否合格为考量标准第20-21页
第二章 《送审稿》中“避风港”规则缺乏适当性第21-29页
    第一节 违背“避风港”规则的立法宗旨第21-24页
        一、“避风港”规则的立法背景第21-22页
        二、“避风港”规则的立法宗旨第22-23页
        三、直接适用第63条显失公平第23-24页
    第二节 未考虑专利权的特殊性第24-26页
        一、专利权客体复杂第24-25页
        二、专利间接侵权认定难第25-26页
    第三节 缺乏配套制度第26-29页
        一、转通知和公告规则第26页
        二、“通知——通知”规则第26-27页
        三、恢复规则第27-29页
第三章 专利法中“避风港”规则的完善第29-36页
    第一节 规范网络交易平台的主观状态认定第29-31页
        一、知道与应当知道的标准第29-30页
        二、通知是认定过错的充分条件第30-31页
    第二节 明确专利侵权通知的内容第31-32页
        一、权利人的基本信息以及权利证明第31页
        二、被控侵权人的基本信息第31-32页
        三、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第32页
    第三节 规范网络交易平台的合理义务第32-36页
        一、将“转通知”规则纳入合理义务范围第32-33页
        二、将“反通知与恢复”规则纳入合理义务范围第33-35页
        三、规定转通知和反通知的时限第35-36页
总结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42页
致谢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次创作作品的著作权法规制与保障
下一篇:论“转换性使用”--以美国司法实践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