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人工氧化镧纳米颗粒的高等植物毒性效应及抑制水分吸收的分子机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人工纳米颗粒的植物毒性效应(代文献综述)第15-45页
    1.1 环境中的人工纳米颗粒第15-20页
        1.1.1 人工纳米颗粒的定义、种类及应用第15-16页
        1.1.2 人工纳米颗粒的生物效应及致毒机制第16-18页
        1.1.3 环境中的稀土金属纳米颗粒第18-20页
    1.2 NPs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及形态转化第20-23页
        1.2.1 吸收途径第20-22页
        1.2.2 迁移及分布规律第22页
        1.2.3 NPs在植物体内的形态转化第22-23页
    1.3 NPs的植物毒性及其分子机制第23-27页
        1.3.1 NPs的植物毒性效应第23-24页
        1.3.2 影响NPs植物毒性的因素第24-25页
        1.3.3 NPs的植物致毒机制第25-27页
    1.4 水分胁迫下植物水通道基因的表达及信号传导的调控机制第27-31页
        1.4.1 纳米颗粒对植物水分吸收的影响第27-28页
        1.4.2 植物水通道蛋白及基因表达第28-30页
        1.4.3 植物信号传导在植物水分吸收和运移中的调控作用第30-31页
    1.5 纳米颗粒对植物养分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第31-32页
    1.6 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2-34页
    参考文献第34-45页
第二章 三种稀土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性质表征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45-55页
    2.1 引言第45-4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46-48页
        2.2.1 材料第46页
        2.2.2 试验方法第46-48页
        2.2.3 统计分析第4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8-52页
        2.3.1 三种纳米颗粒悬浮液稳定性及其表观水力半径第48-49页
        2.3.2 三种NPs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49-51页
        2.3.3 三种NPs对玉米水分吸收速率的影响第51-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第三章 氧化镧纳米颗粒毒性暴露试验体系的建立及其对玉米幼苗的毒性效应第55-69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3.2.1 供试材料第56页
        3.2.2 实验方法第56-57页
        3.2.3 统计分析第5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7-66页
        3.3.1 La2O3 NPs和La2O3 BPs的性质表征第57-59页
        3.3.2 不同浓度La2O3 NPs处理下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第59-61页
        3.3.3 不同浓度La2O3 NPs对玉米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第61-63页
        3.3.4 不同浓度La2O3 NPs处理对玉米幼苗水分吸收的影响第63-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第四章 氧化镧纳米颗粒对玉米幼苗水分吸收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第69-79页
    4.1 引言第69-7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0-72页
        4.2.1 供试材料第70页
        4.2.2 试验方法第70-71页
        4.2.3 统计分析第71-7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2-76页
        4.3.1 不同浓度La2O3 NPs处理下玉米幼苗AQPs基因的表达分析第72-74页
        4.3.2 不同浓度La2O3 NPs处理下玉米幼苗ABA含量的变化第74-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第五章 氧化镧纳米颗粒对玉米幼苗根系形态形成及水通道蛋白的作用机制第79-91页
    5.1 引言第79-80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80-82页
        5.2.1 La2O3 NPs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第80-81页
        5.2.2 染色法检测La2O3 NPs对玉米幼苗根系凯氏带分化的影响第81页
        5.2.3 番红溶液染色法检测La2O3 NPs对玉米幼苗根系水分吸收的影响第81页
        5.2.4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La2O3 NPs对根系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第81-8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2-87页
        5.3.1 La2O3 NPs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第82-84页
        5.3.2 La2O3 NPs对玉米幼苗根系水分吸收的影响第84-86页
        5.3.3 La2O3 NPs对玉米幼苗根系凯氏带分化的影响第86页
        5.3.4 La2O3 NPs对玉米幼苗根系水通道蛋白的影响第86-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第六章 氧化镧纳米颗粒对玉米幼苗养分含量的影响第91-105页
    6.1 引言第91-92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92-93页
        6.2.1 材料第92页
        6.2.2 试验方法第92页
        6.2.3 统计分析第92-93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3-102页
        6.3.1 玉米幼苗La含量的变化第93页
        6.3.2 La2O3 NPs对玉米幼苗地上部大量和中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第93-98页
        6.3.3 La2O3 NPs对玉米幼苗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第98-102页
    6.4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5页
第七章 氧化镧纳米颗粒对樱桃萝卜幼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第105-117页
    7.1 引言第105-106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106-107页
        7.2.1 溶液培养及幼苗生长第106页
        7.2.2 樱桃萝卜幼苗根系形态分析第106页
        7.2.3 樱桃萝卜幼苗水分吸收速率的测定第106页
        7.2.4 樱桃萝卜幼苗块根品质的测定第106-107页
        7.2.5 统计分析第107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07-113页
        7.3.1 La2O3 NPs对樱桃萝卜幼苗生长的影响第107-108页
        7.3.2 La2O3 NPs对樱桃萝卜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第108-109页
        7.3.3 La2O3 NPs对樱桃萝卜幼苗水分吸收的影响第109-110页
        7.3.4 La2O3 NPs对樱桃萝卜块根品质的影响第110-113页
    7.4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7页
全文结论第117-119页
论文创新点第119-121页
展望第121-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NAs介导的细胞自噬在猪圆环病毒2型复制中的作用及机制
下一篇:Ⅵ型分泌系统参与大肠杆菌致病进程及细菌间竞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