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花植物维西堇菜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研究背景 | 第12-22页 |
1.1 植物的繁殖生态学 | 第12-16页 |
1.1.1 花部综合特征与开花物候 | 第12-13页 |
1.1.2 植物的繁育系统 | 第13-16页 |
1.2 两型花植物概述 | 第16-19页 |
1.3 堇菜属植物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第2章 研究材料与研究地概况 | 第22-24页 |
2.1 研究材料 | 第22-23页 |
2.2 研究样地概况 | 第23-24页 |
第3章 维西堇菜开花生物学特性 | 第24-31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3.1.1 开花物候观测 | 第24页 |
3.1.2 花部形态特征及开花进程 | 第24页 |
3.1.3 两型花开花结实统计 | 第24页 |
3.2 数据分析和处理 | 第24-2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3.3.1 开花物候 | 第25-26页 |
3.3.2 花部形态 | 第26-27页 |
3.3.3 开花进程 | 第27-28页 |
3.3.4 两型花开花结实特征比较 | 第28-29页 |
3.4 讨论 | 第29-31页 |
第4章 维西堇菜的繁育系统研究 | 第31-42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4.1.1 性表达特征观测 | 第31-32页 |
4.1.1.1 两型花花粉观察 | 第31页 |
4.1.1.2 两型花花粉量及P/0 比的测定 | 第31页 |
4.1.1.3 CH花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 | 第31-32页 |
4.1.1.4 CH花杂交指数的测定 | 第32页 |
4.1.2 CH花交配方式的检测 | 第32-33页 |
4.1.3 CH花传粉生物学观察 | 第33页 |
4.2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33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4.3.1 两型花花粉形态 | 第33-34页 |
4.3.2 CH花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 | 第34-36页 |
4.3.3 CH花异交指数和花粉-胚珠比 | 第36-37页 |
4.3.4 CH花的交配方式和花粉限制 | 第37-38页 |
4.3.5 CH花传粉生物学 | 第38-39页 |
4.4 讨论 | 第39-42页 |
第5章 维西堇菜两型花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 | 第42-51页 |
5.1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5.1.1 两型花果实、种子形态特征的观测 | 第42页 |
5.1.2 两型花花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 第42-43页 |
5.1.2.1 两型花种子在不同变温下的萌发 | 第42页 |
5.1.2.2 两型花花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 | 第42-43页 |
5.2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 第43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5.3.1 两型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 | 第43-44页 |
5.3.2 两型花种子在不同变温条件下的萌发行为 | 第44-45页 |
5.3.3 两型花种子休眠的打破 | 第45-47页 |
5.4 讨论 | 第47-5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4页 |
6.1 总结 | 第51-52页 |
6.2 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7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