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灌木论文--沙棘论文

棱果沙棘杂交带的当代花粉流与群体历史基因流对杂交带的维持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6页
    1.1 基因流第13-17页
        1.1.1 基因流概述第13-15页
        1.1.2 群体遗传结构与基因流第15-16页
        1.1.3 基因流的测定方法第16-17页
    1.2 父本分析第17-21页
        1.2.1 父本分析及其研究方法第17-19页
        1.2.2 父本分析中的遗传标记第19-21页
    1.3 杂交带第21-25页
        1.3.1 杂交带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第21-22页
        1.3.2 自然杂交的进化意义与杂交带起源第22-23页
        1.3.3 棱果沙棘杂交带的研究第23-25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棱果沙棘自然杂交带的自由授粉子代父本分析和花粉流第26-48页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6-29页
        2.1.1 研究对象与自然概况第26页
        2.1.2 研究方法第26-2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9-45页
        2.2.1 SSR扩增结果第29-31页
        2.2.2 杂交带中国沙棘子代的父本分析和花粉流第31-36页
        2.2.3 杂交带肋果沙棘的子代父本分析和花粉流第36-41页
        2.2.4 棱果沙棘的子代父本分析和花粉流第41-43页
        2.2.5 斑块间与种间的花粉流分析第43-45页
    2.3 讨论第45-48页
第三章 棱果沙棘杂交带5个斑块的遗传结构和历史基因流分析第48-5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3.1.1 研究材料第48页
        3.1.2 研究方法第48-4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9-54页
        3.2.1 SSR扩增结果第49-50页
        3.2.2 各斑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0-51页
        3.2.3 斑块之间的遗传结构和基因流第51-54页
    3.3 讨论第54-56页
第四章 祁连地区沙棘居群间的遗传结构与历史基因流第56-6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6-58页
        4.1.1 研究材料第56页
        4.1.2 研究方法第56-58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8-66页
        4.2.1 SSR扩增结果第58-59页
        4.2.2 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9-60页
        4.2.3 居群遗传结构和基因流第60-64页
        4.2.4 各居群种内和种间的基因流分析第64-66页
    4.3 讨论第66-6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5.1 结论第68-69页
    5.2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扰动对红树林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及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
下一篇:橡胶树7-33-97悬浮细胞的建立及核黄素对其防卫反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