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新型基于多苯基苯和芘并苝酰亚胺单元光电分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60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有机电致发光第16-35页
        1.2.1 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展第16-17页
        1.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本原理第17-19页
        1.2.3 红光材料第19-22页
        1.2.4 绿光材料第22-24页
        1.2.5 蓝光材料第24-30页
        1.2.6 聚集诱导发光现象及其在有机蓝光材料中的潜力第30-35页
    1.3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第35-41页
        1.3.1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简介第35-36页
        1.3.2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材料第36-41页
    1.4 有机电子学其它领域第41页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第41-43页
    1.6 参考文献第43-60页
第二章 多苯基苯构筑含氰基发光分子及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第60-82页
    2.1 前言第60-61页
    2.2 实验部分第61-67页
        2.2.1 试剂及仪器表征第61-62页
        2.2.2 合成步骤第62-6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7-76页
        2.3.1 合成与表征第67页
        2.3.2 热学性质第67-68页
        2.3.3 光物理性质第68-71页
        2.3.4 电化学性质第71-72页
        2.3.5 理论计算结果第72-73页
        2.3.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第73-76页
    2.4 本章小结第76页
    2.5 参考文献第76-82页
第三章 多苯基苯单元在聚合物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第82-95页
    3.1 前言第82-83页
    3.2 实验部分第83-85页
        3.2.1 试剂及仪器表征第83-84页
        3.2.2 合成步骤第84-8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5-92页
        3.3.1 热稳定性第85-86页
        3.3.2 光物理性质第86-88页
        3.3.3 电化学性质第88-89页
        3.3.4 理论计算结果第89页
        3.3.5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第89-92页
    3.4 本章小结第92页
    3.5 参考文献第92-95页
第四章 多苯基苯单元用于探讨四苯乙烯类发光分子的器件色坐标极限第95-112页
    4.1 前言第95-97页
    4.2 实验部分第97-100页
        4.2.1 试剂及仪器表征第97-98页
        4.2.2 合成步骤第98-10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0-107页
        4.3.1 合成与表征第100页
        4.3.2 热力学性质第100-101页
        4.3.3 光物理性质第101-103页
        4.3.4 电化学性质第103-105页
        4.3.5 理论计算结果第105-106页
        4.3.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第106-107页
    4.4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4.5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第五章 高性能苯核深蓝光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研究第112-133页
    5.1 前言第112-113页
    5.2 实验部分第113-117页
        5.2.1 试剂及仪器表征第113-114页
        5.2.2 合成步骤第114-11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7-128页
        5.3.1 合成与表征第117页
        5.3.2 热学性质第117页
        5.3.3 光物理性质第117-121页
        5.3.4 电化学性质第121-122页
        5.3.5 理论计算结果第122-123页
        5.3.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第123-128页
    5.4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5.5 参考文献第129-133页
第六章 四苯乙烯单元不同连接方式对分子迁移率的影响探究第133-149页
    6.1 前言第133-134页
    6.2 实验部分第134-137页
        6.2.1 试剂及仪器表征第134-135页
        6.2.2 合成步骤第135-137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37-144页
        6.3.1 合成与表征第137页
        6.3.2 热学性质第137-138页
        6.3.3 光物理性质第138-140页
        6.3.4 电化学性质第140-141页
        6.3.5 理论计算结果第141-142页
        6.3.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第142-144页
    6.4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6.5 参考文献第145-149页
第七章 Scholl反应合成芘并花酰亚胺稠环衍生物及其在场效应晶体管和光限幅中的应用第149-168页
    7.1 前言第149-150页
    7.2 实验部分第150-156页
        7.2.1 试剂及仪器表征第150-152页
        7.2.2 合成步骤第152-156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56-163页
        7.3.1 合成与表征第156页
        7.3.2 光物理性质第156-158页
        7.3.3 电化学性质第158-159页
        7.3.4 理论计算结果第159-160页
        7.3.5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性能第160-162页
        7.3.6 光限幅性能研究第162-163页
    7.4 本章小结第163-164页
    7.5 参考文献第164-168页
第八章 双边稠合芘并舵酰亚胺衍生物的烷基链工程及其场效应晶体管性能研究第168-183页
    8.1 前言第168-169页
    8.2 实验部分第169-174页
        8.2.1 试剂及仪器表征第169-170页
        8.2.2 合成步骤第170-174页
    8.3 结果与讨论第174-180页
        8.3.1 合成与表征第174页
        8.3.2 热学性质第174-175页
        8.3.3 光物理性质第175-176页
        8.3.4 电化学性质第176-177页
        8.3.5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性能第177-180页
    8.4 本章小结第180页
    8.5 参考文献第180-183页
总结第183-185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85-186页
致谢第186-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带白噪声的随机吊桥方程解的渐近行为
下一篇:基于微极理论的岩土材料应变局部化数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