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图 | 第5-13页 |
摘要 | 第13-14页 |
Abstract | 第14页 |
绪论 | 第15-26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一)学术意义 | 第15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一)文化再生产研究 | 第16-17页 |
(二)少数民族文化再生产研究 | 第17-21页 |
(三)乾州古城百工坊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2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一)田野调查法 | 第23页 |
(二) 比较研究法 | 第23-24页 |
五、调查点简介 | 第24-26页 |
第一章 乾州古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园 | 第26-32页 |
一、乾州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的组成 | 第26-27页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的入驻情况 | 第27-32页 |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影响 | 第32-42页 |
一、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的具体措施 | 第32-34页 |
(一)引进大师进园 | 第32页 |
(二)吉首市人民政府出台进园扶持政策 | 第32-34页 |
二、百工坊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创新 | 第34-37页 |
(一)产品展示与制作的一体化 | 第34页 |
(二)非遗产品的集中展示 | 第34-36页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场地的转变 | 第36-37页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带来的成效 | 第37-42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带来的经济效益 | 第37-38页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带来的文化效益 | 第38-40页 |
(三)非物质文化传承中的经济效应与文化效应相结合 | 第40-42页 |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在文化传承中的困难和问题 | 第42-49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管理问题 | 第42-43页 |
(一)乾州古城旅游公司的资金不足 | 第42-43页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问题 | 第43页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动体验不足 | 第43-49页 |
(一)文化传承活动的宣传方式单一 | 第43-44页 |
(二)文化传承活动的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 第44-45页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现场制作的局限性 | 第45页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文化旅游开发形式单一 | 第45-47页 |
(五)产品销量的局限性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 | 第49-53页 |
一、政府政策导向 | 第49-50页 |
二、多样化的宣传手段 | 第50页 |
三、以品牌打造产业化 | 第50页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内容的增加与创新 | 第50-51页 |
五、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的发掘和研究 | 第51-52页 |
六、百工坊展销产品结构的合理调整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