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电气设备及附件论文

基于多生理信息融合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驾驶疲劳检测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驾驶疲劳的特点及产生原因第11-12页
        1.2.2 驾驶疲劳检测方法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基于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检测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汽车模拟驾驶平台搭建及数据采集第18-30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模拟驾驶实验系统设计第18-21页
        2.2.1 驾驶疲劳生理指标确定第18-19页
        2.2.2 汽车模拟驾驶实验平台搭建第19-21页
    2.3 模拟驾驶疲劳实验及生理信息采集第21-26页
        2.3.1 实验方法及实验流程第21-23页
        2.3.2 驾驶过程中多生理信号采集第23-26页
    2.4 主观问卷调查分析第26-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基于脑电信号的驾驶疲劳特征分析第30-43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脑电信号概述第30-31页
    3.3 脑电伪迹与预处理第31-38页
        3.3.1 伪迹分类与去除方法第31-33页
        3.3.2 基于中值滤波的脑电基线漂移去除第33-34页
        3.3.3 脑电信号的带通滤波与陷波滤波第34-35页
        3.3.4 基于ICA方法的眼电伪迹去除第35-38页
    3.4 基于脑电功率谱的驾驶疲劳分析第38-39页
        3.4.1 直接法和Welch法功率谱估计第38页
        3.4.2 脑电疲劳指标选取第38-39页
    3.5 脑电疲劳指标分析第39-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基于肌电和心电信号的驾驶疲劳特征分析第43-55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肌电信号预处理第43-47页
        4.2.1 滑动平均法去除基线漂移第43-44页
        4.2.2 自适应ICA方法去除工频干扰第44-46页
        4.2.3 带通滤波法获取目标频段第46-47页
    4.3 心电信号预处理第47-50页
        4.3.1 心电信号特征第47-48页
        4.3.2 小波软阈值去噪第48-50页
    4.4 特征指标选取与结果分析第50-54页
        4.4.1 肌电频域疲劳指标第50-52页
        4.4.2 心电时频域疲劳指标第52-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基于多生理信息融合的驾驶疲劳检测第55-68页
    5.1 引言第55页
    5.2 多源生理信息特征融合及降维第55-59页
        5.2.1 多源生理信息特征融合第55-57页
        5.2.2 基于PCA的融合特征降维第57-59页
    5.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驾驶疲劳检测第59-62页
        5.3.1 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第59-61页
        5.3.2 驾驶疲劳识别结果第61-62页
    5.4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驾驶疲劳检测第62-67页
        5.4.1 深度信念网络模型第62-64页
        5.4.2 识别结果对比分析第64-67页
    5.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感知匹配的轮毂形态定制优荐系统设计
下一篇:纯电动汽车机电耦合传动系统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