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1.3 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9-2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20页 |
1.3.3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20-22页 |
第2章 农业保险与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概述 | 第22-26页 |
2.1 农业保险概论 | 第22页 |
2.1.1 农业风险与农业保险 | 第22页 |
2.1.2 农业收入保险 | 第22页 |
2.2 我国农业保险保障现状概述 | 第22-26页 |
第3章 主粮收入保险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以美国为例 | 第26-34页 |
3.1 美国农业收入保险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3.2 美国农业收入保险产品主要分类 | 第27-29页 |
3.2.1 农作物收入保险 | 第28页 |
3.2.2 全农场收入保险 | 第28-29页 |
3.3 美国农作物收入保险的运营思路 | 第29-32页 |
3.3.1 美国农作物收入保险的要素设计思路 | 第29-31页 |
3.3.1.1 保险责任 | 第29-31页 |
3.3.1.2 保障方案要素 | 第31页 |
3.3.2 美国农作物收入保险的补贴机制 | 第31-32页 |
3.4 美国农作物收入保险对中国的启示 | 第32-34页 |
第4章 主粮作物收入风险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玉米为例 | 第34-41页 |
4.1 黑龙江省生产风险分析 | 第34-36页 |
4.1.1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概况 | 第34-35页 |
4.1.2 黑龙江省玉米灾害分析 | 第35-36页 |
4.2 样本数据选取与研究方法 | 第36-41页 |
4.2.1 样本数据选取 | 第36页 |
4.2.2 Copula函数 | 第36-37页 |
4.2.3 基于遥感技术的产量风险分析 | 第37-41页 |
第5章 主粮作物收入保险费率厘定—以黑龙江省玉米为例 | 第41-59页 |
5.1 实证分析变量假定 | 第41页 |
5.2 描述性统计 | 第41-42页 |
5.3 基于遥感技术的产量纯风险损失测算 | 第42-43页 |
5.4 变量的边际分布选择 | 第43-48页 |
5.4.1 Gamma分布 | 第43-44页 |
5.4.2 Burr分布 | 第44-45页 |
5.4.3 对数正态分布 | 第45-46页 |
5.4.4 广义pareto分布 | 第46-47页 |
5.4.5 分布拟合结果比较 | 第47-48页 |
5.5 佳木斯地区copula拟合与随机模拟 | 第48-51页 |
5.6 齐齐哈尔copula拟合与随机模拟 | 第51-54页 |
5.7 哈尔滨及其他地区copula拟合与随机模拟 | 第54-57页 |
5.8 玉米收入保险费率厘定结果 | 第57-59页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9-63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0-63页 |
6.2.1 建设农业数据平台和共享机制 | 第60页 |
6.2.2 建设通常的再保渠道支持 | 第60页 |
6.2.3 大力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共同发展 | 第60-61页 |
6.2.4 健全农业保险补贴机制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