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2-17页 |
1.2.1 关于政治信任相关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1.2.2 关于警民信任相关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1.2.3 关于信任违背相关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2.4 关于信任修复相关研究述评 | 第15-17页 |
1.3 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1.3.1 政治信任理论 | 第17-19页 |
1.3.2 归因理论 | 第19-20页 |
1.3.3 社会平衡理论 | 第20-21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不足与创新点 | 第21-23页 |
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页 |
1.4.2 研究的不足与创新点 | 第21-23页 |
2 基层警民信任的理论概述 | 第23-33页 |
2.1 基层警民信任的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2.1.1 基层公安机关 | 第23-24页 |
2.1.2 警民信任 | 第24页 |
2.1.3 基层警民信任 | 第24-25页 |
2.2 基层警民信任的结构与特征 | 第25-28页 |
2.2.1 基层警民信任的结构 | 第25-27页 |
2.2.2 基层警民信任的特征 | 第27-28页 |
2.3 构建基层警民信任的现实意义 | 第28-30页 |
2.3.1 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 | 第28页 |
2.3.2 构建安定的社会治安秩序 | 第28-29页 |
2.3.3 提升基层警务工作效能 | 第29-30页 |
2.4 影响基层警民信任的要素分析 | 第30-33页 |
2.4.1 基层民警的履职能力与行为表现 | 第30-31页 |
2.4.2 基层公安机关政策过程中的民众参与度 | 第31页 |
2.4.3 社会媒介的舆论影响 | 第31页 |
2.4.4 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 | 第31-33页 |
3 涉警突发事件对基层警民信任的影响分析 | 第33-40页 |
3.1 涉警突发事件的内涵与特征 | 第33-35页 |
3.1.1 涉警突发事件的内涵 | 第33-34页 |
3.1.2 涉警突发事件的特征 | 第34-35页 |
3.2 涉警突发事件对基层警民信任的影响分析 | 第35-40页 |
3.2.1 涉警突发事件处置不当必然导致基层警民信任受损 | 第36页 |
3.2.2 涉警突发事件处置得当能有效修复基层警民信任 | 第36-38页 |
3.2.3 基层警民信任修复关键在于引导民众的认知与态度 | 第38-40页 |
4 当前涉警突发事件中基层警民信任修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第40-46页 |
4.1 部分地区基层公安机关初始信任度低 | 第40-41页 |
4.2 转型时期民众权利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 第41-42页 |
4.3 新媒体对基层公安机关信任修复的掣肘 | 第42-43页 |
4.4 基层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突发事件能力不足 | 第43-46页 |
5 涉警突发事件中基层警民信任修复的路径 | 第46-58页 |
5.1 创新基层警务运行机制以夯实基层警民信任基础 | 第46-48页 |
5.1.1 完善民意引导警务模式,打造民意警务 | 第46-47页 |
5.1.2 践行人民公安执法理念,打造民生警务 | 第47页 |
5.1.3 构建共建共享治理格局,打造民情警务 | 第47-48页 |
5.2 涉警突发事件中基层警民信任修复原则 | 第48-49页 |
5.2.1 即时回应与准确研判相统一 | 第48-49页 |
5.2.2 公安主导与社会协同相统一 | 第49页 |
5.2.3 线上引导与线下处置相统一 | 第49页 |
5.3 涉警突发事件中基层警民信任修复机制建设 | 第49-58页 |
5.3.1 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建立民意收集反馈机制 | 第50-51页 |
5.3.2 依托警务公开平台,建立社会舆情引导机制 | 第51-53页 |
5.3.3 打破信息交流壁垒,建立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 第53-55页 |
5.3.4 有效引导民众归因,建立民众心理疏导机制 | 第55-56页 |
5.3.5 完善相关制度设计,建立民众权益保障机制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