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5页 |
1 前言 | 第16-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2.1.1 病例选择 | 第23-24页 |
2.1.2 对照选择 | 第24页 |
2.1.3 疗效判定 | 第24页 |
2.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离制备) | 第24-25页 |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4页 |
2.2.2 样本采集 | 第24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3 FCM检测Tregs各亚群百分比 | 第25-26页 |
2.3.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5页 |
2.3.2 样本采集 | 第25页 |
2.3.3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4 各细胞因子检测 | 第26-27页 |
2.4.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6页 |
2.4.2 样本采集 | 第26页 |
2.4.3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27页 |
3 结果 | 第27-36页 |
3.1 IT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经HD-DXM治疗后临床疗效 | 第27-28页 |
3.2 ITP患者外周血CD4+Tregs、CD8+Tregs各亚群细胞百分比 | 第28-29页 |
3.3 HD-DXM治疗前后ITP外周血的Tregs各亚群细胞百分比 | 第29-30页 |
3.4 ITP患者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CTL细胞)百分比 | 第30-32页 |
3.5 HD-DXM治疗前后ITP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 | 第32页 |
3.6 ITP患者各细胞因子的水平 | 第32-35页 |
3.7 HD-DXM治疗前后ITP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 第35-36页 |
4 讨论 | 第36-53页 |
4.1 调节T细胞 | 第37-42页 |
4.1.1 CD4+调节T细胞 | 第37-39页 |
4.1.2 CD8+调节T细胞 | 第39-42页 |
4.2 细胞毒T细胞 | 第42-43页 |
4.3 IL-2、IFN-γ、TNF,IL-10与IL-17A | 第43-46页 |
4.4IL-12 | 第46-48页 |
4.5IL-21 | 第48-51页 |
4.6 大剂量地带米松(HD-DXM)冲击治疗 | 第51-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6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综述 | 第72-99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