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血压异常论文--高血压论文

高血压对农村男性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影响与防控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4-10页
abstract第10-17页
英文略缩词(Abbreviation)第24-25页
第1章 绪论第25-39页
    1.1 研究背景第25-32页
        1.1.1 血压第25-26页
        1.1.2 高血压第26-27页
        1.1.3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第27-28页
        1.1.4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第28-30页
        1.1.5 吸烟、BMI、饮酒与心血管疾病第30-31页
        1.1.6 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第31-32页
    1.2 研究应用的理论基础第32-36页
        1.2.1 疾病三级预防理论第32-33页
        1.2.2 病因推断理论第33页
        1.2.3 疾病负担理论第33-34页
        1.2.4 阐释学原理第34-35页
        1.2.5 扎根理论第35-36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6-37页
    1.4 研究内容第37-39页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39-57页
    2.1 研究对象第39-40页
        2.1.1 样本选择第39页
        2.1.2 随访开始截止时间第39-40页
        2.1.3 基线人群纳入队列的标准第40页
        2.1.4 样本数量估计第40页
    2.2 研究方法第40-50页
        2.2.1 文献研究第41页
        2.2.2 基线资料收集第41页
        2.2.3 人群死亡信息的监测随访第41-42页
        2.2.4 本研究死因数据的收集第42-43页
        2.2.5 高血压引发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与疾病负担的研究方法第43-45页
        2.2.6 定性研究方法第45-50页
    2.3 诊断标准及主要指标定义第50-51页
        2.3.1 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第50页
        2.3.2 主要指标分组标准第50页
        2.3.3 心血管疾病的定义第50-51页
    2.4 数据分析方法与统计软件第51-53页
        2.4.1 数据录入第51页
        2.4.2 统计分析第51-53页
    2.5 质量控制第53-55页
        2.5.1 基线调查的信息偏倚的控制第53页
        2.5.2 随访结果的信息偏倚的控制第53-54页
        2.5.3 数据录入第54页
        2.5.4 定性访谈第54-55页
    2.6 技术路线第55-57页
第3章 队列人群基线特征分析第57-79页
    3.1 调查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第57-58页
    3.2 队列人群生理指标特征第58-60页
    3.3 队列人群生活习惯特征第60-61页
        3.3.1 吸烟情况第60页
        3.3.2 饮酒情况第60-61页
    3.4 基线血压特征分析第61-77页
        3.4.1 队列人群收缩压的年龄分布第61-62页
        3.4.2 血压与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第62-67页
        3.4.3 血压与队列人群BMI的关系第67-71页
        3.4.4 血压与队列人群吸烟、饮酒、饮食的关系第71-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4章 血压与队列人群心血管疾病(CVD)死亡关系分析第79-103页
    4.1 一般情况分析第79页
    4.2 人群死因分析第79-80页
    4.3 CVD死亡分析第80页
    4.4 血压与队列人群总死亡的关系第80-83页
    4.5 血压与队列人群CVD死亡的关系第83-88页
        4.5.1 血压与队列人群CVD死亡率分析第83-86页
        4.5.2 血压与CVD死亡的单因素分析第86-88页
    4.6 血压与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的关系第88-92页
        4.6.1 血压与队列人群IHD死亡率分析第88-91页
        4.6.2 血压与IHD死亡风险的单因素分析第91-92页
    4.7 血压对缺血性卒中(IS)死亡的影响第92-96页
        4.7.1 血压与IS死亡率的关系分析第92-95页
        4.7.2 血压与队列人群IS死亡风险的单因素分析第95-96页
    4.8 血压对出血性卒中(HS)死亡的影响第96-101页
        4.8.1 血压与HS死亡率的关系第96-99页
        4.8.2 血压与HS死亡风险的单因素分析第99-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5章 吸烟、饮酒、BMI与CVD死亡的关系第103-113页
    5.1 吸烟与CVD死亡的关系第103-107页
    5.2 饮酒与CVD死亡的关系第107-108页
    5.3 BMI与CVD死亡的关系第108-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6章 影响人群CVD死亡的多因素分析第113-123页
    6.1 血压与队列人群CVD死亡的多因素分析第113-114页
    6.2 吸烟与队列人群CVD死亡的多因素分析第114-115页
    6.3 饮酒与队列人群CVD死亡的多因素分析第115-116页
    6.4 BMI与队列人群CVD死亡的多因素分析第116-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7章 血压与队列人群CVD死亡疾病负担分析第123-137页
    7.1 高血压相关疾病结局的人群归因分值(PIF)第123-128页
        7.1.1 人群高血压PIF计算资料第123页
        7.1.2 队列人群高血压相关疾病结局的PIF第123-124页
        7.1.3 唐河人群高血压相关疾病结局的PIF第124-126页
        7.1.4 凤凰队列人群高血压相关疾病结局的PIF第126-128页
    7.2 高血压相关疾病寿命损失(YLL)的年龄分布第128-134页
        7.2.1 队列人群高血压相关疾病YLL的年龄分布第128-129页
        7.2.2 唐河队列人群高血压相关疾病YLL的年龄分布第129-131页
        7.2.3 凤凰队列人群高血压相关疾病YLL的年龄分布第131-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7页
第8章 项目县高血压防控现况第137-153页
    8.1 定性访谈基本情况第137页
    8.2 政府重视慢性病防控工作情况第137-140页
        8.2.1 基本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慢性病防控组织框架第137-138页
        8.2.2 高血压防控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第138页
        8.2.3 新农合参保率高,农民获益第138-140页
    8.3 慢性病防控技术措施第140-143页
        8.3.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动多项慢病防控措施落地第140页
        8.3.2 县乡村主动开展高血压防控第140-143页
    8.4 高血压防控实施效果第143-145页
        8.4.1 建立高血压患病管理随访制度第143-144页
        8.4.2 居民逐步建立主动测量血压的意识第144页
        8.4.3 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有所提高第144-145页
    8.5 存在问题及困难第145-152页
        8.5.1 慢性病防控规划不健全,政府重视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第145-146页
        8.5.2 经费来源保障不足第146页
        8.5.3 人力资源不足,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第146-148页
        8.5.4 村民生活习惯难改变第148-149页
        8.5.5 高血压服药依从性不理想第149页
        8.5.6 健康教育方式单一,不良生活方式未改变第149-150页
        8.5.7 村民流动性强,随访和防控管理困难第150-152页
    本章小结第152-153页
第9章 讨论第153-167页
    9.1 高血压发病率高,控制率低,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第153-158页
        9.1.1 全球高血压流行趋势严峻第153-154页
        9.1.2 我国高血压流行形式不容乐观第154-155页
        9.1.3 项目点之间高血压的患病率存在差异第155-156页
        9.1.4 正常高值血压流行率增高第156-157页
        9.1.5 单纯收缩压期高血压患病情况不容忽视第157-158页
    9.2 高血压导致CVD死亡的疾病负担严重第158-160页
        9.2.1 高血压加重CVD死亡风险第158-160页
        9.2.2 血压导致CVD死亡PIF与YLL第160页
    9.3 BMI与CVD死亡的关系第160-161页
    9.4 吸烟与CVD死亡关系第161-162页
    9.5 饮酒与CVD死亡的关系第162-163页
    9.6 两项目点高血压控制的优势与存在问题分析第163-167页
        9.6.1 政府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第163-164页
        9.6.2 基层防控人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第164-165页
        9.6.3 农村医务室高血压防控能力不足第165页
        9.6.4 高血压防控教育宣传方式单一,未达到预期效果第165-166页
        9.6.5 农民的高血压服药依从性低,生活习惯很难改变第166-167页
第10章 高血压防控的对策与建议第167-175页
    10.1 政府承诺,是控制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保障第170页
    10.2 加强高血压控制能力建设第170页
    10.3 技术措施第170-173页
    10.4 政府引导,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第173页
    10.5 预防正常高值血压,是控制高血压发生的关键第173-174页
    10.6 建立健全高血压监测评估系统第174-175页
第11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175-177页
    11.1 结论第175页
    11.2 创新点第175-176页
    11.3 局限性第176-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95页
附录第195-223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223-225页
致谢第225页

论文共2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调节T细胞及细胞因子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木香烯内酯对于脂磷壁酸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