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茶树全器官转录图谱和基于WGS的全基因组特征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8页
    1 茶树基因组学研究现状第15-23页
        1.1 茶树基因组特征第15-17页
        1.2 茶树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第17-19页
        1.3 茶树细胞器基因组研究第19-20页
        1.4 茶树遗传图谱研究第20-22页
        1.5 茶树SNP研究第22-23页
    2 茶树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3-37页
        2.1 基因组大小的研究方法第23-24页
        2.2 大片段基因组文库和物理图谱构建方法第24-25页
        2.3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5-31页
        2.4 基于全基因组鸟枪测序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第31-36页
        2.5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全基因组SNP开发中的应用第36-37页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7页
    4 课题来源第37-38页
第二章 茶树全器官转录组深度测序揭示茶树特征性次生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第38-72页
    引言第38-3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9-45页
        1.1 材料第39页
        1.2 方法第39-45页
            1.2.1 总RNA提取第39页
            1.2.2 测序cDNA文库构建第39-40页
            1.2.3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第40页
            1.2.4 转录组序列拼接及拼接质量评估第40页
            1.2.5 转录组基因注释和功能分类第40-41页
            1.2.6 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分析第41-42页
            1.2.7 cDNA序列评估转录组第42-43页
            1.2.8 候选基因的验证及表达分析第43页
            1.2.9 茶树转录组SSR的分析第43-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67页
        2.1 茶树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和序列分析第45-47页
        2.2 茶树转录组功能注释和分类第47-56页
            2.2.1 蛋白编码基因注释第49-50页
            2.2.2 保守结构域注释和COG分类第50-53页
            2.2.3 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分类第53-55页
            2.2.4 KEGG代谢途径预测第55-56页
        2.3 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分析第56-60页
            2.3.1 茶树初级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分析第56-57页
            2.3.2 茶树特征性次生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分析第57-60页
        2.4 候选持家基因ORF预测第60-61页
        2.5 茶树转录组和4个Camellia cDNA文库序列的比较第61-62页
        2.6 茶氨酸和类黄酮合成相关候选基因的验证和表达分析第62-63页
        2.7 茶树转录组中SSR位点的信息分析第63-67页
            2.7.1 茶树转录组中SSR位点的数量和分布第63-65页
            2.7.2 茶树转录组中SSR的特性第65-67页
            2.7.3 茶树转录组中SSR的可用性评价第67页
    3 讨论第67-72页
第三章 茶树和4个野生近缘种(变种)的基因组SNP发掘及高分辨的物种鉴定和遗传关系研究第72-91页
    引言第72-7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3-78页
        1.1 材料第73-74页
        1.2 方法第74-78页
            1.2.1 基因组DNA提取第74-75页
            1.2.2 RAD测序文库构建和Illumina测序第75页
            1.2.3 RAD数据预处理第75-76页
            1.2.4 SNP基因分型第76页
            1.2.5 供试茶树和野生近缘种样本系统发生树的构建第76-77页
            1.2.6 供试茶树和野生近缘种样本的主成分分析第77页
            1.2.7 供试茶树和野生近缘种样本的群体结构分析第77页
            1.2.8 供试茶树和野生近缘种样本的基因区SNP及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第77-7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8-88页
        2.1 基于RAD-Seq技术的供试茶树和野生近缘种基因组SNP发掘第78-83页
            2.1.1 供试茶树和野生近缘种的RAD-Seq第78-79页
            2.1.2 标签序列的聚类第79-80页
            2.1.3 供试茶树和野生近缘种的SNP鉴定第80-81页
            2.1.4 供试茶树和野生近缘种基因杂合度比较分析第81-83页
        2.2 供试茶树和野生近缘种的系统发生关系第83-85页
            2.2.1 供试茶树和野生近缘种的系统进化树重构第83-84页
            2.2.2 供试茶树和野生近缘种样本的主成分分析第84页
            2.2.3 供试茶树和野生近缘种样本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84-85页
        2.3 供试茶树和野生近缘种样本的基因区SNP及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第85-88页
    3 讨论第88-91页
第四章 基于NGS技术的茶树基因组调查分析第91-105页
    引言第91-9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2-95页
        1.1 材料第92页
        1.2 方法第92-95页
            1.2.1 短插入片段基因组测序文库构建和测序第92-93页
            1.2.2 数据过滤处理第93-94页
            1.2.3 基因组大小估计第94页
            1.2.4 基因组杂合度评估第94页
            1.2.5 基于基因组调查序列的基因组组装第94-95页
            1.2.6 基因组GC含量及分布分析第95页
            1.2.7 基于基因组初装序列的gSSR分析和gSSR引物设计第9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5-102页
        2.1 数据产出和过滤处理第95-96页
        2.2 四株茶树的17mer分析及基因组大小估计第96-97页
        2.3 四株茶树的基因组杂合度估计第97-99页
        2.4 基于基因组调查序列的四株茶树基因组初步组装第99-100页
        2.5 四株茶树的基因组GC含量分析第100-101页
        2.6 基于茶树基因组初装序列的gSSR分析、gSSR引物设计和gSSR位点验证第101-102页
    3 讨论第102-105页
第五章 茶树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特征的初步分析第105-130页
    引言第10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05-113页
        1.1 材料第105-106页
        1.2 方法第106-113页
            1.2.1 茶树全基因测序文库构建和测序第106-107页
            1.2.2 茶树全基因测序数据的过滤处理第107页
            1.2.3 茶树全基因组装第107-109页
            1.2.4 茶树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测序第109-110页
            1.2.5 茶树基因组装评估第110页
            1.2.6 茶树基因组注释第110-112页
            1.2.7 茶树基因组进化的初步分析第112页
            1.2.8 茶树次生代谢基因的基因结构初步分析第112-11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3-126页
        2.1 茶树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产出和过滤处理第113-114页
        2.2 茶树全基因组初步组装和组装评估第114-117页
            2.2.1 茶树全基因组初步组装第114页
            2.2.2 茶树全基因组初步组装的评估第114-117页
        2.3 基于茶树全基因组初步组装的基因组特征分析第117-123页
            2.3.1 基于茶树全基因组初步组装的重复序列注释第117-119页
            2.3.2 基于茶树全基因组初步组装的基因注释第119-122页
            2.3.3 基于茶树全基因组初步组装的非编码RNA注释第122-123页
        2.4 茶树基因组进化的初步分析第123-125页
            2.4.1 基因家族鉴定第123-124页
            2.4.2 系统发育分析第124页
            2.4.3 分化时间分析第124-125页
        2.5 茶树次生代谢基因的基因结构初步分析第125-126页
    3 讨论第126-13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30-132页
    1 主要研究结果第130-131页
    2 展望第131页
    3 主要创新点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7页
附录 A 茶树全器官转录组的四条初级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第147-151页
附录 B 茶树全器官转录组的三条特征性次生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第151-157页
附录 C 茶树LAR基因相关的BAC序列(Csi02O15)的基因预测和基因结构分析第157-162页
附录 D 英文简写名词注释第162-164页
致谢第164-165页
作者简介及成果清单第165-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构造强改造区页岩气富集条件研究--以重庆城口地区下寒武统为例
下一篇:川东北大安寨致密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