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的说明 | 第8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1.2.1 选题来源 | 第8-9页 |
1.2.2 选题价值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2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国际体育仲裁院虚假比赛证据规则概述 | 第14-23页 |
2.1 虚假比赛与纪律处罚 | 第14-17页 |
2.1.1 “虚假比赛”(match fixing)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2 虚假比赛违纪处罚的准刑事特征 | 第15-17页 |
2.2 国际体育仲裁院虚假比赛证据规则的渊源 | 第17-19页 |
2.2.1 当事方合意选择的法律 | 第17-18页 |
2.2.2 相关法律中的虚假比赛证据规则 | 第18-19页 |
2.2.3 国际体育仲裁院的仲裁实践 | 第19页 |
2.3 国际体育仲裁院虚假比赛案件证据规则特点 | 第19-23页 |
2.3.1 保留了一般体育纠纷证据规则特征 | 第19-20页 |
2.3.2 致力打击虚假比赛违纪行为的价值导向 | 第20-21页 |
2.3.3 与兴奋剂违纪处罚证据规则的相似性 | 第21-23页 |
第3章 国际体育仲裁院虚假比赛相关证据问题及适用障碍 | 第23-33页 |
3.1 非强制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23-27页 |
3.1.1 非强制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仲裁实践 | 第23-24页 |
3.1.2 非强制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正当性 | 第24-25页 |
3.1.3 非强制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3.2 科学证据的可采性 | 第27-30页 |
3.2.1 虚假比赛中采信科学证据的判例实践 | 第27-28页 |
3.2.2 虚假比赛中采信科学证据的正当性 | 第28-29页 |
3.2.3 虚假比赛中采信科学证据的风险 | 第29-30页 |
3.3 俱乐部“举证责任倒置”理论的适用 | 第30-33页 |
3.3.1 俱乐部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理论的判例实践 | 第31页 |
3.3.2 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理论的争议 | 第31-33页 |
第4章 完善国际体育仲裁院虚假比赛证据规则的建议 | 第33-44页 |
4.1 非强制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改进 | 第33-36页 |
4.1.1 改进非强制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指导思想 | 第33-34页 |
4.1.2 具体改进非强制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34-36页 |
4.2 采信科学证据的具体适用方法 | 第36-40页 |
4.2.1 重视对科学证据“科学性”的实质把关 | 第36-37页 |
4.2.2 科学证据证明力的补强规则 | 第37-38页 |
4.2.3 科学证据的开示制度 | 第38-40页 |
4.3 改进“举证责任倒置”理论的适用 | 第40-44页 |
4.3.1 俱乐部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理论的法律基础 | 第40-42页 |
4.3.2 “举证责任倒置”理论的具体适用方法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