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铁路桥梁病害研究回顾及趋势 | 第9-17页 |
1.2.1 桥梁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 | 第9-10页 |
1.2.2 铁路桥梁病害状况 | 第10-15页 |
1.2.3 铁路桥梁病害研究回顾及趋势 | 第15-16页 |
1.2.4 不同程度桥墩沉降对高铁轨道变形影响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高铁简支梁桥桥墩差异沉降及轨道不平顺 | 第18-30页 |
2.1 高速铁路桥墩不均匀沉降机理 | 第18-23页 |
2.1.1 铁路桩基沉降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1.2 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受荷特点 | 第19-22页 |
2.1.3 高速铁路桥梁桥墩不均匀沉降产生原因分析 | 第22-23页 |
2.2 轨道不平顺描述 | 第23-30页 |
2.2.1 轨道不平顺的分类 | 第23-24页 |
2.2.2 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密度不同轨道谱表示 | 第24-30页 |
第三章 车桥系统建模理论 | 第30-43页 |
3.1 车桥系统建模思路及原则 | 第30-31页 |
3.2 基于ANSYS的桥梁结构模型 | 第31-33页 |
3.3 基于SIMPACK的四轴高铁列车车辆模型 | 第33-42页 |
3.3.1 模型结构组成 | 第33-36页 |
3.3.2 轮轨接触模型和车辆激励源 | 第36-40页 |
3.3.3 不平顺合成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桥墩差异沉降对高铁列车单线运行影响研究 | 第43-59页 |
4.1 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指标和舒适性指标 | 第43-45页 |
4.1.1 安全性标准 | 第43-44页 |
4.1.2 舒适性标准 | 第44-45页 |
4.2 轨道高低不平顺情况下车桥的动力反应 | 第45-48页 |
4.2.1 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 第45-48页 |
4.2.2 高速列车运行的舒适性 | 第48页 |
4.3 桥墩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轨道不平顺情况下的车桥动力反应 | 第48-51页 |
4.3.1 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 第48-51页 |
4.3.2 高速列车运行的舒适性 | 第51页 |
4.4 考虑桥墩沉降的轨道叠加不平顺情况下的车桥动力反应 | 第51-55页 |
4.4.1 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 第52-55页 |
4.4.2 高速列车运行的舒适性 | 第55页 |
4.5 车辆不同位置传感器对沉降影响灵敏度研究 | 第55-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桥墩差异沉降对高铁列车相向运行影响研究 | 第59-72页 |
5.1 轨道高低不平顺情况下车桥的动力反应 | 第59-62页 |
5.1.1 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 第59-62页 |
5.1.2 高速列车运行的舒适性 | 第62页 |
5.2 桥墩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线形形变情况下的车桥动力反应 | 第62-66页 |
5.2.1 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 第63-65页 |
5.2.2 高速列车运行的舒适性 | 第65-66页 |
5.3 考虑桥墩沉降的轨道叠加不平顺情况下的车桥动力反应 | 第66-71页 |
5.3.1 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 第67-70页 |
5.3.2 高速列车运行的舒适性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2-73页 |
6.1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 第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