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AP模型的党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10-13页 |
1.3.1 国外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11-12页 |
1.3.3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和步骤 | 第13-16页 |
第2章 流域概况 | 第16-23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18页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8-19页 |
2.3 生态环境现状 | 第19-21页 |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21-23页 |
第3章 流域WEAP模型 | 第23-76页 |
3.1 WEAP模型原理 | 第23-26页 |
3.1.1 运算法则 | 第23-24页 |
3.1.2 WEAP运行流程 | 第24-25页 |
3.1.3 约束条件 | 第25-26页 |
3.2 研究区WEAP模型概化 | 第26-27页 |
3.3 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3.4 党河流域基础数据 | 第28-45页 |
3.4.1 气象数据 | 第28页 |
3.4.2 水文 | 第28-30页 |
3.4.3 水库 | 第30-32页 |
3.4.4 渠道 | 第32页 |
3.4.5 地下水 | 第32-35页 |
3.4.6 供水及资源 | 第35页 |
3.4.7 人口 | 第35-36页 |
3.4.8 土地利用 | 第36-37页 |
3.4.9 经济发展 | 第37-38页 |
3.4.10 用水定额 | 第38-40页 |
3.4.11 人工生态 | 第40页 |
3.4.12 自然生态 | 第40-41页 |
3.4.13 损失及回用 | 第41页 |
3.4.14 农业用水月变化 | 第41-45页 |
3.5 模型预案的建立 | 第45-52页 |
3.5.1 预案的研究目标及思路 | 第45页 |
3.5.2 预案的设置 | 第45-52页 |
3.6 研究区WEAP模型校准 | 第52-56页 |
3.6.1 模型校准的方法及步骤 | 第52-53页 |
3.6.2 模型校准结果 | 第53-54页 |
3.6.3 模型适应性评价 | 第54-56页 |
3.7 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 第56-76页 |
3.7.1 所有预案模拟结果 | 第56-59页 |
3.7.2 参照预案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3.7.3 人口增长预案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3.7.4 经济增长预案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3.7.5 农业节水预案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3.7.6 综合预案结果分析 | 第68-74页 |
3.7.7 连续干旱气候下的综合预案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第4章 党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和预测 | 第76-90页 |
4.1 党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分析 | 第76-86页 |
4.1.1 现状基准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第76-79页 |
4.1.2 党河流域未来需水预测分析 | 第79-86页 |
4.2 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 | 第86-88页 |
4.3 社会可持续发展分析 | 第88-89页 |
4.4 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 第89-90页 |
第5章 节水能力及成本估算 | 第90-95页 |
5.1 节水措施及节水量 | 第90-91页 |
5.2 节水措施投资概算 | 第91-93页 |
5.2.1 大田节水改造投资概算 | 第91-92页 |
5.2.2 渠道衬砌改造投资概算 | 第92-93页 |
5.2.3 大田温棚改造投资概算 | 第93页 |
5.3 不同节水措施下单位水量节水成本计算 | 第93-9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5-100页 |
6.1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6.2 建议及对策 | 第97-98页 |
6.3 问题及不足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个人简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