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2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定位方法 | 第11-19页 |
2.1 引言 | 第11页 |
2.2 中性点接地方式 | 第11-13页 |
2.2.1 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 | 第11-12页 |
2.2.2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 | 第12-13页 |
2.3 故障指示器简介 | 第13-15页 |
2.3.1 故障指示器原理图 | 第13页 |
2.3.2 故障指示器判断示意图 | 第13-14页 |
2.3.3 故障指示器分类 | 第14-15页 |
2.3.4 故障指示器安装位置 | 第15页 |
2.3.5 故障指示器的结构 | 第15页 |
2.4 现有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 第15-17页 |
2.4.1 信号注入法 | 第15-16页 |
2.4.2 零序电流检测法 | 第16页 |
2.4.3 五次谐波法 | 第16-17页 |
2.4.4 电容电流检测法 | 第17页 |
2.4.5 首半波检测法 | 第17页 |
2.4.6 小波分析法 | 第1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3 基于突变量特征的区段定位方法研究 | 第19-24页 |
3.1 引言 | 第19页 |
3.2 基于突变量特征的区段定位原理 | 第19-22页 |
3.3 基于突变量特征的区段定位方法 | 第22-23页 |
3.3.1 相关系数原理 | 第22-23页 |
3.3.2 基于突变量特征的区段定位算法 | 第23页 |
3.4 小结 | 第23-24页 |
4 基于突变量特征区段定位方法的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24-63页 |
4.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4.2 不同故障初相角的仿真验证 | 第25-35页 |
4.2.1 故障初相角为0°时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 第25-30页 |
4.2.2 故障初相角为30°时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 第30-35页 |
4.3 不同接地电阻的仿真验证 | 第35-46页 |
4.3.1 接地电阻为1000欧姆时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 第35-41页 |
4.3.2 接地电阻为500欧姆时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 第41-46页 |
4.4 不同故障区段的仿真验证 | 第46-62页 |
4.4.1 在区段5中A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 第46-51页 |
4.4.2 在区段4中B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 第51-57页 |
4.4.3 在区段2中C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 第57-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故障指示器的初步设计方案 | 第63-69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主控芯片选取 | 第63页 |
5.3 通讯芯片选取 | 第63页 |
5.4 电源模块设计 | 第63-67页 |
5.4.1 取电铁芯的选取 | 第64页 |
5.4.2 取电电源设计 | 第64-67页 |
5.4.3 CT取电电路设计 | 第67页 |
5.5 数据采集部分设计 | 第67-68页 |
5.5.1 电流信号采集 | 第67-68页 |
5.5.2 电压信号采集 | 第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6.1 结论 | 第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