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职业培训概念研究 | 第11页 |
·职业培训国际比较研究 | 第11-12页 |
·劳动力市场概念及政策研究 | 第12-13页 |
·普通高校职业培训与劳动力市场联系研究 | 第13-14页 |
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页 |
4 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职业培训概念 | 第15-16页 |
·职业培训特征 | 第16-18页 |
·职业培训目标具有功利性色彩 | 第16页 |
·职业培训具有明显的岗位特性 | 第16页 |
·职业培训具有鲜明的层次性 | 第16页 |
·职业培训具有显著的实践性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培训的政策研究 | 第18-22页 |
1 劳动力市场政策 | 第18-19页 |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三结合"政策 | 第18页 |
·1997年后市场化就业政策 | 第18页 |
·2002年以来积极就业政策 | 第18-19页 |
2 与职业培训有关的就业政策 | 第19-22页 |
·我国职业培训的政策法规体系 | 第19-20页 |
·法律 | 第19页 |
·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 | 第19页 |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 第19-20页 |
·其他规范性文件 | 第20页 |
·职业培训就业政策的调整 | 第20-22页 |
·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建立就业准入制度 | 第20页 |
·实行劳动预备制度,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 | 第20页 |
·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促进学生就业 | 第20页 |
·建立就业指导制度,提高就业率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普通高校职业培训与劳动力市场联系的实证分析 | 第22-34页 |
1 普通高校开展职业培训现状调查 | 第22-26页 |
·普通高校开展职业培训现状访谈 | 第22-23页 |
·培训学员接受职业培训情况访谈 | 第23-26页 |
2 普通高校与劳动力市场联系现状问卷调查 | 第26-31页 |
·劳动者培训情况问卷调查 | 第26-28页 |
·调查对象 | 第26-27页 |
·劳动者培训情况调查结果 | 第27-28页 |
·普通高校开展职业培训现状调查 | 第28-31页 |
·被调查学校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普通高校职业培训现状调查 | 第30-31页 |
3 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普通高校开展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职业培训功能不明确,定位不清晰 | 第31页 |
·培训项目与课程设置缺乏市场敏感度,与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脱节 | 第31-32页 |
·职业培训师资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 第32页 |
·培训的评价考核不健全,脱离了培训以人为本的宗旨 | 第32页 |
·普通高校职业培训与劳动力市场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培训课程设置对学员参与就业竞争的作用不突出 | 第32页 |
·职业培训方式缺乏个性化,无法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就业需求 | 第32-33页 |
·职业培训的后续跟踪服务不到位,无法迅速跟踪劳动力市场需求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普通高校职业培训与劳动力市场联系的国际经验 | 第34-38页 |
1 通过立法保障职业培训地位 | 第34-35页 |
2 通过政府推动高校职业培训与劳动力市场衔接 | 第35-36页 |
3 高校培训项目与课程与劳动力市场联系紧密 | 第36页 |
4 鼓励企业全程参与职业培训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加强我国普通高校职业培训与劳动力市场联系的建议 | 第38-42页 |
1 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 第38-39页 |
·加强对职业培训的宣传 | 第38页 |
·加强职业培训与就业的相关立法 | 第38页 |
·加强职业培训立法 | 第38页 |
·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立法 | 第38页 |
·加快职业培训、就业政策制度的出台 | 第38-39页 |
·健全职业培训体系,理顺管理职权 | 第39页 |
2 对普通高校的建议 | 第39-41页 |
·做好职业培训战略定位,打造培训品牌 | 第39-40页 |
·突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 | 第40页 |
·加强与职业培训领域相关方的合作,提高培训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第40页 |
·努力开拓职业培训新模式,实现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 | 第40-41页 |
3 对企业的建议 | 第41-42页 |
·充分发挥中介服务组织的信息服务功能 | 第41页 |
·转变企业投资观、用人观和分配观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1:访谈提纲 | 第47-48页 |
附录2:调查问卷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