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风缆人行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分析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1.1 悬索桥发展概述 | 第8-10页 |
| 1.2 人行悬索桥概述 | 第10-13页 |
| 1.2.1 人行悬索桥发展 | 第10-12页 |
| 1.2.2 人行悬索桥结构特点与问题 | 第12页 |
| 1.2.3 人行悬索桥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页 |
|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2 悬索桥计算理论 | 第15-19页 |
| 2.1 悬索桥静力计算理论 | 第15-17页 |
| 2.1.1 弹性理论 | 第15-16页 |
| 2.1.2 挠度理论 | 第16-17页 |
| 2.1.3 有限位移理论 | 第17页 |
| 2.1.4 悬索桥在横向荷载下计算理论 | 第17页 |
| 2.2 悬索桥动力计算理论 | 第17-19页 |
| 2.2.1 古典解析方法 | 第17页 |
| 2.2.2 近似方法和经验公式 | 第17-18页 |
| 2.2.3 数值方法 | 第18-19页 |
| 3 缆索计算解析解 | 第19-30页 |
| 3.1 索段的解析解 | 第19-22页 |
| 3.1.1 抛物线理论 | 第20-21页 |
| 3.1.2 悬链线理论 | 第21-22页 |
| 3.2 悬链线理论数值求解 | 第22-29页 |
| 3.2.1 单索段悬链线 | 第23-25页 |
| 3.2.2 分段悬链线 | 第25-29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4 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型 | 第30-34页 |
| 4.1 工程背景 | 第30页 |
| 4.2 桥梁结构概况 | 第30-32页 |
| 4.3 有限元模型概况 | 第32-34页 |
| 5 人行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研究 | 第34-53页 |
| 5.1 悬索计算的非线性有限元法 | 第34-35页 |
| 5.2 主缆的迭代计算 | 第35-44页 |
| 5.2.1 主缆迭代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 5.2.2 主缆迭代简单算例 | 第36-37页 |
| 5.2.3 平面悬索桥计算 | 第37-38页 |
| 5.2.4 主缆迭代工程算例 | 第38-44页 |
| 5.3 风缆的迭代计算 | 第44-48页 |
| 5.3.1 风缆迭代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 5.3.2 风缆简单算例 | 第45-47页 |
| 5.3.3 初始值和修正方法 | 第47-48页 |
| 5.4 设风缆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的分步迭代算法 | 第48-52页 |
| 5.4.1 分步迭代算法流程 | 第48-49页 |
| 5.4.2 张家口森林公园人行悬索桥计算 | 第49-52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6 风缆设置对人行悬索桥静动力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53-68页 |
| 6.1 设置风缆的影响 | 第53-58页 |
| 6.1.1 不设风缆 | 第53-56页 |
| 6.1.2 设置风缆 | 第56-58页 |
| 6.2 风缆设置对桥梁静动力性能影响 | 第58-66页 |
| 6.2.1 风缆倾角的影响 | 第60-62页 |
| 6.2.2 风缆矢跨比的影响 | 第62-64页 |
| 6.2.3 风缆张拉力的影响 | 第64-66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