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22页 |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1.1.2 空空导弹的发展历史 | 第18-21页 |
1.1.3 新一代空空导弹的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1.2.1 高噪声条件下大机动目标信息快速估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2.2 对付大机动空中目标的精确制导方法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 第2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机动描述与模型建立 | 第28-37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弹目运动学模型 | 第28-29页 |
2.3 机动描述与模型建立 | 第29-35页 |
2.3.1 加速机动 | 第30-31页 |
2.3.2 盘旋/筋斗机动(circle/loop) | 第31-32页 |
2.3.3 殷麦曼/破S机动(ImmelmanTurn/SplitS) | 第32-33页 |
2.3.4 蛇形机动 | 第33-34页 |
2.3.5 滚筒机动(Barrel) | 第34-35页 |
2.4 过失速机动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目标机动辨识与预测 | 第37-50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导弹导引律 | 第37-38页 |
3.3 数据采样 | 第38页 |
3.4 预测器设计 | 第38-40页 |
3.5 辨识与预测流程 | 第40-42页 |
3.6 仿真算例 | 第42-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目标动力学模型建立与辨识 | 第50-66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飞行器动力学模型 | 第50-58页 |
4.2.1 模型对象介绍 | 第50-51页 |
4.2.2 模型基本参数 | 第51页 |
4.2.3 参考系 | 第51-53页 |
4.2.4 力的方程 | 第53-54页 |
4.2.5 力矩方程 | 第54-56页 |
4.2.6 速度坐标系 | 第56-57页 |
4.2.7 大气与重力模型 | 第57-58页 |
4.3 控制变量 | 第58-59页 |
4.4 运行流程 | 第59-60页 |
4.5 仿真算例 | 第60-63页 |
4.6 修正拟合函数 | 第63-6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噪声环境下目标机动辨识与滤波器设计 | 第66-83页 |
5.1 引言 | 第66-67页 |
5.2 测量噪声 | 第67-71页 |
5.3 滤波器设计 | 第71-73页 |
5.3.1 卡尔曼滤波器 | 第71-72页 |
5.3.2 引入渐消因子的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 第72-73页 |
5.4 仿真算例 | 第73-82页 |
5.4.1 噪声环境下带滤波器的大过载盘旋机动 | 第73-74页 |
5.4.2 噪声环境不带滤波器的大过载盘旋机动 | 第74-76页 |
5.4.3 噪声环境下带滤波器的大过载滚筒机动 | 第76-77页 |
5.4.4 噪声环境下不带滤波器的大过载滚筒机动 | 第77-79页 |
5.4.5 噪声环境下带滤波器的大过载复合机动 | 第79-80页 |
5.4.6 噪声环境下不带滤波器的大过载复合机动 | 第80-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欠观测条件下修正比例导引律 | 第83-105页 |
6.1 引言 | 第83页 |
6.2 二维比例导引制导回路 | 第83-84页 |
6.3 脱靶量分析 | 第84-87页 |
6.4 校正环节设计 | 第87-89页 |
6.5 仿真算例 | 第89-104页 |
6.5.1 导弹制导与控制系统 | 第90-91页 |
6.5.2 仿真条件 | 第91-92页 |
6.5.3 滚筒机动 | 第92-95页 |
6.5.4 蛇形机动 | 第95-98页 |
6.5.5 筋斗机动 | 第98-101页 |
6.5.6 盘旋机动 | 第101-10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 第105-106页 |
7.2 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1-112页 |
附录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