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地震与地球构造论文

鲜水河断裂带色拉哈段古地震研究与强震危险性预测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2页
1 前言第15-19页
    1.1 选题依据第15-17页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2 鲜水河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概述第19-25页
    2.1 鲜水河断裂带几何结构第19-20页
    2.2 鲜水河断裂带晚第四纪滑动速率第20-21页
    2.3 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第21-25页
3 色拉哈段古地震研究第25-58页
    3.1 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最新进展与技术要点第25-27页
    3.2 色拉哈段古地震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27-28页
    3.3 中谷村地点古地震研究第28-41页
        3.3.1 地貌特征与探槽布设第28-31页
        3.3.2 探槽揭露的地层序列第31-36页
        3.3.3 古地震事件分析第36-38页
        3.3.4 古地震事件年代限定第38-41页
    3.4 江巴村地点古地震研究第41-54页
        3.4.1 探槽地点地貌特征和探槽布设第41-43页
        3.4.2 探槽揭露的地层序列第43-44页
        3.4.3 古地震事件分析第44-52页
        3.4.4 古地震年代限定第52-54页
    3.5 色拉哈古地震事件序列与复发行为分析第54-57页
        3.5.1 古地震事件逐次限定第54-55页
        3.5.2 与前人资料对比及事件完整性分析第55-57页
        3.5.3 色拉哈段大震复发行为分析第57页
    3.6 小结第57-58页
4 色拉哈段及其周边基岩地温观测与应力变化分析第58-81页
    4.1 基岩地温观测概述第58-62页
        4.1.1 理论基础与实验观测第58-59页
        4.1.2 川滇地区基岩地温观测第59-61页
        4.1.3 观测资料第61-62页
    4.2 基岩地温变化与强震活动第62-75页
        4.2.1 芦山地震第62-67页
        4.2.2 康定地震第67-71页
        4.2.3 与钻孔应变、跨断层形变等观测结果对比分析第71-75页
    4.3 色拉哈段及其周边基岩地温观测与应力变化分析第75-80页
        4.3.1 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第75-77页
        4.3.2 康定地震后近期变化趋势分析第77-80页
    4.4 小结第80-81页
5 色拉哈段强震危险性预测第81-83页
    5.1 中长期尺度未来大震危险性分析第81页
    5.2 2014年康定地震后区域应力变化与地震活动态势分析第81-82页
    5.3 色拉哈段强震危险性预测第82页
    5.4 小结第82-83页
6 主要认识与存在的问题第83-85页
    6.1 主要认识第83页
    6.2 主要进展与创新第83-84页
    6.3 主要问题与下一步工作方向第84-85页
致谢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作者简介第92页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第9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2-9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震周期不同阶段断层脆塑性转化带变形机制研究--以红河断裂为例
下一篇:汶川地震自发破裂与强地面运动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