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2001-2016年西南地区植被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引言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植被覆盖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之一第10页
        1.1.2 大尺度、长时序植被动态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第10-11页
        1.1.3 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1 NDVI时间序列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植被指数及其驱动因素相关关系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3 西南地区植被变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4 研究述评第16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1.5 技术路线第17-19页
    1.6 论文结构第19页
    1.7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第20-30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0-23页
        2.1.1 地理位置第20页
        2.1.2 自然环境第20-22页
        2.1.3 社会经济第22-23页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23-27页
        2.2.1 数据来源第23-25页
        2.2.2 数据处理第25-27页
    2.3 研究方法第27-29页
        2.3.1 季节合成NDVI第27-28页
        2.3.2 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分析第28页
        2.3.3 植被指数动态变化显著性检验第28页
        2.3.4 标准差第28页
        2.3.5 相关分析法第28-29页
        2.3.6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第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分析第30-48页
    3.1 植被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第30-34页
        3.1.1 研究区与各省市SINDVI时间变化第30-32页
        3.1.2 不同植被覆盖类型SINDVI时间变化第32-34页
    3.2 植被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第34-40页
        3.2.1 植被指数总体分布特征第34-35页
        3.2.2 高程与植被指数第35-37页
        3.2.3 坡度与植被指数第37-39页
        3.2.4 植被覆盖类型与植被指数第39-40页
    3.3 植被指数的空间变化趋势特征第40-45页
        3.3.1 植被指数的空间变化趋势第40-42页
        3.3.2 高程与植被变化趋势第42-44页
        3.3.3 坡度与植被变化趋势第44-45页
        3.3.4 植被覆盖类型与植被变化趋势第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8页
第4章 岩溶区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分析第48-58页
    4.1 岩溶区概况第48-49页
    4.2 岩溶区植被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第49-51页
    4.3 岩溶区植被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第51-53页
        4.3.1 整体空间分布特征第51-53页
        4.3.2 分区空间分布特征第53页
    4.4 岩溶区植被指数的空间变化趋势特征第53-56页
        4.4.1 整体空间变化趋势特征第54页
        4.4.2 分区空间变化趋势特征第54-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5章 植被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第58-76页
    5.1 气候因子第58-66页
        5.1.1 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第58-59页
        5.1.2 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第59-61页
        5.1.3 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变化趋势特征第61-62页
        5.1.4 SI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分析第62-66页
    5.2 人类活动第66-74页
        5.2.1 土地覆盖与植被变化的关系第67-71页
        5.2.2 生态工程建设与植被变化的关系第71-73页
        5.2.3 城市化效应与植被变化的关系第73-74页
    5.3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6-80页
    6.1 研究结论第76-77页
    6.2 论文创新点第77-78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8页
致谢第88-9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课题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蔷薇目7个物种间LTR反转录转座子水平转移的鉴定以及转座活性分析
下一篇:拟南芥IQM1介导茉莉酸信号转导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