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2 三维数据获取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基于面结构光编码的三维数据获取技术 | 第10-12页 |
1.3.1 基于散斑相关的三维数据获取技术 | 第10-11页 |
1.3.2 基于正弦条纹相位匹配的三维数据获取技术 | 第11-1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2 三维重构基本原理 | 第14-31页 |
2.1 摄像机标定 | 第14-18页 |
2.1.1 摄像机针孔模型 | 第14-16页 |
2.1.2 摄像机非线性模型 | 第16-17页 |
2.1.3 张正友平面法 | 第17-18页 |
2.2 投影仪标定 | 第18-21页 |
2.2.1 投影仪的内外参标定 | 第18-19页 |
2.2.2 投影仪的非线性标定 | 第19-21页 |
2.3 基于条纹投影的相移轮廓术 | 第21-22页 |
2.4 相位解缠 | 第22-29页 |
2.4.1 空域相位解缠 | 第22-23页 |
2.4.2 时域相位解缠 | 第23-28页 |
2.4.3 基于几何约束的相位解缠 | 第28-29页 |
2.5 相位高度映射 | 第29-31页 |
3 时域相位解缠算法的选取 | 第31-45页 |
3.1 相移轮廓术的相位噪声模型 | 第31-32页 |
3.2 相位展开过程中的噪声模型 | 第32-34页 |
3.3 归一化的等效相位噪声模型 | 第34-36页 |
3.4 三种时域相位解缠算法的仿真结果比较 | 第36-40页 |
3.5 三种时域相位解缠算法的实验结果比较 | 第40-45页 |
4 基于时域相位解缠的最佳条纹编码 | 第45-58页 |
4.1 投影仪离焦的影响以及最佳编码频率的确定 | 第45-48页 |
4.2 相邻条纹频率的确定准则 | 第48-49页 |
4.3 相移步数的选择 | 第49-52页 |
4.4 最佳编码条纹序列的确定 | 第52-54页 |
4.4.1 确定系统的F_(opt) | 第52-53页 |
4.4.2 确定最佳的条纹序列 | 第53-54页 |
4.5 基于最佳编码条纹序列的实验对比 | 第54-58页 |
5 系统的软硬件实现及测试 | 第58-67页 |
5.1 系统的创新点 | 第58-59页 |
5.2 系统的空间结构及性能指标 | 第59-60页 |
5.3 系统基本原理 | 第60页 |
5.4 系统硬件 | 第60-61页 |
5.5 系统软件 | 第61-65页 |
5.5.1 点云降采样 | 第62页 |
5.5.2 移动最小二乘平滑 | 第62-63页 |
5.5.3 点云拼接 | 第63-64页 |
5.5.4 软件界面 | 第64-65页 |
5.6 系统扫描人脸测试 | 第65-6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