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3-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综述 | 第16-24页 |
2.1 综合评价理论综述 | 第16-20页 |
2.1.1 多属性决策及综合评价的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17页 |
2.1.2 综合评价的要素及经典过程 | 第17-20页 |
2.2 评价客体参与的评价问题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2.2.1 自主式综合评价综述 | 第20-21页 |
2.2.2 主客体协作式综合评价综述 | 第21页 |
2.3 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2.3.1 高技术产业的内涵与特点 | 第21-22页 |
2.3.2 国外关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研究综述 | 第22页 |
2.3.3 国内关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第3章 基于差异系数的评价主客方话语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24-34页 |
3.1 基本思路 | 第24-25页 |
3.2 问题描述 | 第25-26页 |
3.3 模型和方法 | 第26-30页 |
3.3.1 主客方能力缺失系数构成 | 第26页 |
3.3.2 主客方能力缺失系数计算 | 第26-30页 |
3.3.3 主客方话语权重的计算 | 第30页 |
3.4 算例 | 第30-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基于变化加速度的动态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4-46页 |
4.1 基本思路 | 第34页 |
4.2 问题描述 | 第34-36页 |
4.3 模型和方法 | 第36-40页 |
4.3.1 指标固定权重向量的确定 | 第36-38页 |
4.3.2 指标动态权重向量的确定 | 第38-40页 |
4.4 算例 | 第40-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体现时效性的多阶段信息集结方法 | 第46-50页 |
5.1 基本思路 | 第46页 |
5.2 问题描述 | 第46页 |
5.3 模型和方法 | 第46-47页 |
5.4 算例 | 第47-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的应用 | 第50-60页 |
6.1 背景介绍 | 第50页 |
6.2 指标的选取及数据的获取 | 第50-52页 |
6.3 评价过程 | 第52-58页 |
6.3.1 计算评价主客体双方的话语权重 | 第52-55页 |
6.3.2 计算指标的固定权重向量 | 第55-56页 |
6.3.3 计算各年指标的动态权重向量 | 第56-58页 |
6.3.4 计算各年时间权重及最终评价结果 | 第58页 |
6.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0-62页 |
7.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60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