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电化学预处理方法促进污泥厌氧消化效能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概述第13-15页
        1.2.1 水解和发酵阶段第13-14页
        1.2.2 产氢产乙酸阶段第14页
        1.2.3 产甲烷阶段第14-15页
    1.3 影响污泥厌氧消化效能的主要因素第15-17页
        1.3.1 温度第15-16页
        1.3.2 C/N比第16页
        1.3.3 pH值第16页
        1.3.4 停留时间第16-17页
    1.4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应用现状第17-18页
    1.5 污泥厌氧消化强化技术研究进展第18-20页
        1.5.1 常规强化技术第18-19页
        1.5.2 电化学强化技术第19-20页
    1.6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0-23页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1.6.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6.3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2章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第23-32页
    2.1 电化学预处理强化污泥厌氧消化小试第23-25页
        2.1.1 试验对象第23页
        2.1.2 试验装置与方法第23-25页
    2.2 电化学预处理强化污泥厌氧消化中试第25-28页
        2.2.1 试验对象第25页
        2.2.2 中试装置平面布置第25-26页
        2.2.3 中试试验设备与流程第26-28页
        2.2.4 中试装置设计参数第28页
    2.3 分析方法第28-32页
        2.3.1 分析仪器与设备第28页
        2.3.2 分析指标第28-32页
第3章 污泥电化学预处理工艺优化研究第32-46页
    3.1 污泥电化学预处理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第32-35页
        3.1.1 电解电压第32-33页
        3.1.2 电解时间第33页
        3.1.3 极板间距第33-34页
        3.1.4 污泥初始pH值第34-35页
        3.1.5 污泥初始浓度第35页
    3.2 污泥电化学预处理前后污泥性质变化分析第35-38页
        3.2.1 电化学预处理前后污泥上清液性质的变化第36页
        3.2.2 扫描电镜分析第36-37页
        3.2.3 污泥固相红外光谱分析第37-38页
    3.3 投加化学物质对电化学预处理的影响第38-45页
        3.3.1 投加尿素对电化学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8-39页
        3.3.2 投加氯化钠对电化学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3.3.3 投加次氯酸钠对电化学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3.3.4 投加次氯酸钠时电化学预处理参数条件优化第41-45页
    3.4 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电化学预处理对厌氧消化污泥性质的研究第46-57页
    4.1 对污泥上清液性质的影响第46-50页
        4.1.1 污泥放置时间对SCOD的影响第46-47页
        4.1.2 污泥放置时间对TN浓度的影响第47-48页
        4.1.3 污泥放置时间对SCOD/TN值的影响第48页
        4.1.4 污泥放置时间对氨氮浓度的影响第48-49页
        4.1.5 污泥放置时间对TP浓度的影响第49-50页
    4.2 不同接种量对电化学预处理后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第50-55页
        4.2.1 对产气情况的影响第50-53页
        4.2.2 对pH值的影响第53-54页
        4.2.3 对氨氮浓度的影响第54-55页
        4.2.4 对污泥上清液TN浓度的影响第55页
    4.3 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电化学预处理强化污泥厌氧消化中试研究第57-62页
    5.1 对污泥的上清液影响第57-58页
    5.2 对污泥水解酸化进程的影响第58-59页
    5.3 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第59-61页
        5.3.1 对污泥减量化的影响第59-60页
        5.3.2 对污泥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第60-61页
    5.4 电化学预处理对ORP和pH值的影响第61页
    5.5 小结第61-62页
结论及展望第62-64页
    结论第62-63页
    建议及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69页
个人简历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类微分差分方程的非局部Lie对称分析
下一篇:蜂群式固定翼无人机空基回收系统设计及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