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斜拉桥论文

大跨度公轨两用斜拉桥刚度评价标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斜拉桥概况第11-15页
        1.2.1 斜拉桥发展概况第12-14页
        1.2.2 公轨两用斜拉桥发展概况第14-15页
    1.3 车-桥耦合振动研究概况第15-17页
    1.4 各国桥梁刚度标准第17-18页
        1.4.1 桥梁竖向刚度第17页
        1.4.2 桥梁横向刚度规定第17-18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建立车-桥耦合振动动力学分析模型第19-35页
    2.1 公路车辆振动分析空间模型第19-29页
        2.1.1 基本假定第19页
        2.1.2 两轴汽车空间动力学模型第19-21页
        2.1.3 三轴汽车空间动力学模型第21-22页
        2.1.4 车辆运动方程的建立第22-23页
        2.1.5 路面不平整度的确定第23-29页
    2.2 轨道车辆动力学分析空间模型第29-34页
        2.2.1 车辆空间模型第29-31页
        2.2.2 车辆运动方程的建立第31-32页
        2.2.3 轨道不平顺的模拟第32-34页
    2.3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风场模拟及风荷载的确定第35-48页
    3.1 风场的模拟第35-39页
        3.1.1 平均风速的确定第35页
        3.1.2 脉动风场的数值模拟第35-39页
    3.2 风洞试验确定三分力系数第39-46页
        3.2.1 桥梁主梁的三分力系数第39-45页
        3.2.2 桥上车辆的三分力系数第45-46页
    3.3 作用于桥梁与车辆上的风荷载第46-47页
        3.3.1 静风力第46页
        3.3.2 抖振力第46-47页
    3.4 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泸州市长江六桥风-车-桥耦合振动动力分析第48-85页
    4.1 工程概况第48-50页
    4.2 确定性车流分布第50-54页
        4.2.1 确定性车流分布的确定第51-54页
    4.3 随机车流分布第54-57页
        4.3.1 随机车流分布假定第54-55页
        4.3.2 车辆间距分布第55页
        4.3.3 全桥车流分布的形成第55-57页
    4.4 桥梁动力特性计算分析第57-63页
        4.4.1 全桥空间振动有限元分析模型第57页
        4.4.2 桥梁结构自振特性分析第57-63页
    4.5 汽车振动评价标准第63-67页
        4.5.1 舒适性评价标准第63-66页
        4.5.2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66-67页
    4.6 车-桥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动力响应计算分析第67-71页
        4.6.1 确定性车流分析工况第67-68页
        4.6.2 确定性车流作用下桥梁的动力响应和冲击系数第68-69页
        4.6.3 随机车流分析工况第69-70页
        4.6.4 随机车流作用下桥梁的动力响应和冲击系数第70-71页
    4.7 列车-汽车-桥梁-风耦合振动动力学分析第71-83页
        4.7.1 分析工况第71-72页
        4.7.2 汽车的运行舒适性评价第72-74页
        4.7.3 汽车的运行安全性评价第74-76页
        4.7.4 轨道车辆的运行舒适性评价第76-78页
        4.7.5 轨道车辆的运行安全性评价第78-83页
    4.8 小结第83-85页
第五章 桥梁合理刚度研究第85-97页
    5.1 轨道车辆走行性评价标准第85-87页
        5.1.1 舒适性评价标准第85-86页
        5.1.2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86-87页
    5.2 桥梁竖向合理刚度分析第87-90页
        5.2.1 分析工况第87页
        5.2.2 计算结果分析第87-90页
    5.3 桥梁横向合理刚度分析第90-95页
        5.3.1 分析工况第90-91页
        5.3.2 计算结果分析第91-95页
    5.4 小结第95-9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7-99页
    6.1 结论第97-98页
    6.2 展望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部分地锚式拱形独塔曲线斜拉桥设计研究
下一篇:高速公路隧道群应急策略研究--包茂高速(G65)重庆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