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与发展历程 | 第10-15页 |
1.2.1 钙钛矿光伏材料特性 | 第10-11页 |
1.2.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1.2.3 介孔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第12-13页 |
1.2.4 平面异质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第13-15页 |
1.3 钙钛矿活性层薄膜制备方法 | 第15-18页 |
1.3.1 “一步法”制备钙钛矿薄膜 | 第15-16页 |
1.3.2 “两步法”制备钙钛矿薄膜 | 第16-17页 |
1.3.3 “气相沉积法”制备钙钛矿薄膜 | 第17-18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性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0-28页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0-21页 |
2.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1 钙钛矿前驱体溶液的制备 | 第21页 |
2.2.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测试 | 第22-28页 |
2.3.1 钙钛矿薄膜微观形貌表征 | 第22-23页 |
2.3.2 CH_3NH_3PbI_3电池等效电路 | 第23-25页 |
2.3.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J-V特性曲线与主要性能参数 | 第25-28页 |
第3章 钙钛矿薄膜制备工艺优化 | 第28-43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结果与讨论分析 | 第28-42页 |
3.2.1 溶质配比与溶液浓度对钙钛矿薄膜的影响 | 第28-31页 |
3.2.2 溶质配比与溶液浓度对钙钛矿电池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3 退火温度对钙钛矿薄膜的影响 | 第33-38页 |
3.2.4 退火温度对钙钛矿电池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5 退火时间对钙钛矿薄膜与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3.2.6 优化钙钛矿成膜工艺后获得的最佳效率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溶剂工程在钙钛矿电池中的应用 | 第43-62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反溶剂法对薄膜与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3-60页 |
4.2.1 氯苯反溶剂原理与方法 | 第43-44页 |
4.2.2 氯苯反溶剂对薄膜与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4-47页 |
4.2.3 PC_(61)BM氯苯反溶剂对薄膜的影响 | 第47-52页 |
4.2.4 PC_(61)BM氯苯反溶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4.2.5 PC_(61)BM氯苯反溶剂提高电荷传输机理分析 | 第54-57页 |
4.2.6 电池的迟滞效应与稳定性研究 | 第57-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