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第三人惊吓损害赔偿责任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16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第7-9页
        一、选题缘由第7页
        二、选题意义第7-9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9-13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文献简要评述第11-13页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及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3-16页
        一、主要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二、论文结构安排第14页
        三、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4-16页
第一章 第三人惊吓损害的学界之争第16-25页
    第一节 第三人惊吓损害之理论界定第16-21页
        一、直接损害与间接损害第17-18页
        二、第三人惊吓损害与精神损害第18-20页
        三、第三人惊吓损害与健康权受侵害第20-21页
    第二节 第三人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第21-25页
        一、第三人惊吓损害的独立请求权第21页
        二、死者近亲属的派生请求权第21-22页
        三、以公平原则为请求权基础第22-25页
第二章 第三人惊吓损害的法律盲区第25-30页
    第一节 第三人惊吓损害的实践需求第25-26页
        一、安徽“李广”案第25-26页
        二、福建“林玉暖”案第26页
    第二节 惊吓损害赔偿的法律现状第26-30页
        一、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第27-28页
        二、适用混乱的司法裁判第28-30页
第三章 域外第三人惊吓损害之立法制度第30-46页
    第一节 英国法上的侵权责任制度第30-37页
        一、惊吓损害在立法中的定位第30-31页
        二、惊吓损害在实践中的发展第31-34页
        三、惊吓损害案件的获偿条件第34-37页
    第二节 德国民法中的惊吓损害制度第37-43页
        一、惊吓损害的具体类型设置第38-39页
        二、惊吓损害在实践中的发展第39-40页
        三、惊吓损害的责任构成要件第40-43页
    第三节 对我国第三人惊吓损害赔偿责任研究的启示第43-46页
        一、制度设计上的启示第43-44页
        二、研究方法上的启示第44-46页
第四章 我国第三人惊吓损害的制度构建第46-52页
    第一节 第三人惊吓损害的概念界定第46-47页
    第二节 第三人惊吓损害的类型设置第47-49页
        一、涉及两方当事人的案件第47-48页
        二、涉及三方当事人的案件第48-49页
    第三节 第三人惊吓损害的赔偿要件第49-52页
        一、违法行为要件第49页
        二、损害事实要件第49-50页
        三、因果关系要件第50页
        四、主观过错要件第50页
        五、主体范围要件第50-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核损害赔偿立法研究
下一篇: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