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11页
    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2 选题意义第9页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9-11页
2 恢复性司法:处理环境犯罪案件的转换思维第11-19页
    2.1 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论第11-13页
        2.1.1 恢复性司法的含义第11页
        2.1.2 恢复性司法的对象和运作模式第11-12页
        2.1.3 恢复性司法的价值与功能第12-13页
    2.2 惩治环境犯罪的常规性司法第13-15页
    2.3 恢复性司法:惩治环境犯罪新方式第15-19页
        2.3.1 恢复性司法与传统刑事司法的比较第15-17页
        2.3.2 环境犯罪与恢复性司法的契合点第17-19页
3 我国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现状、困境及其原因分析第19-32页
    3.1 我国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现状第19-23页
        3.1.1 我国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理论现状第19页
        3.1.2 我国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立法现状第19-20页
        3.1.3 我国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司法实践第20-23页
    3.2 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困境第23-28页
        3.2.1 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困境第23-25页
        3.2.2 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认识困境第25-27页
            3.2.2.1 恢复性司法固有含义的影响第25-26页
            3.2.2.2 认识局限于立法体例定位第26页
            3.2.2.3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第26-27页
        3.2.3 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制度困境第27-28页
            3.2.3.1 社区矫正制度不完备第27页
            3.2.3.2 缺乏事后的监督机制第27-28页
            3.2.3.3 缺乏健全的被害人保护制度第28页
        3.2.4 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实践困境第28页
            3.2.4.1 缺乏法律依据第28页
            3.2.4.2 执行效果方面存在质疑第28页
    3.3 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现存困境的原因分析第28-32页
        3.3.1 对恢复性司法理解不全第28-30页
        3.3.2 将行政处罚、犯罪圈与刑罚相混淆第30-31页
        3.3.3 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理解有偏差第31-32页
4 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第32-36页
    4.1 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必要性分析第32-33页
        4.1.1 生态环境修复的需求第32页
        4.1.2 刑事法的价值取向呼吁对环境被害人的救济第32-33页
        4.1.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对环境犯罪行为人刑罚的公正第33页
    4.2 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可行性分析第33-36页
        4.2.1 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契合第33-34页
        4.2.2 刑事和解、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为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提供立法基础第34页
        4.2.3 国外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为我国提供了借鉴第34-36页
5 完善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的初步设想第36-43页
    5.1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的前提设置第36-37页
        5.1.1 更新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理念第36页
        5.1.2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在刑法中的设定第36页
        5.1.3 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第36-37页
    5.2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适用设计第37-38页
        5.2.1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的适用对象第37-38页
        5.2.2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的运作模式第38页
    5.3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的程序设计第38-41页
        5.3.1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适用的程序启动第38-39页
        5.3.2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被害人程序的参与第39页
        5.3.3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对行为人刑期影响第39-41页
            5.3.3.1 审前的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对行为人的量刑参考第39页
            5.3.3.2 审中的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对行为人的量刑径路第39-40页
            5.3.3.3 审后的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对行为人的执行办法第40-41页
    5.4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生态修复措施的监督第41-43页
        5.4.1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生态修复措施内容的监督第41页
        5.4.2 环境犯罪恢复性司法生态修复措施执行的监督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0页
个人简介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第三人惊吓损害赔偿责任研究
下一篇:法律意识和监控对财产型职务犯的利他及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