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机遇、问题与对策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24页
    (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第11-12页
        1.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2.研究的意义第12页
    (二)研究综述第12-20页
        1.关于新媒体环境的研究第12-13页
        2.关于新媒体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机遇研究第13-14页
        3.关于新媒体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第14-17页
        4.关于新媒体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策研究第17-20页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第20-22页
        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第20-21页
        2.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第21页
        3.香农的信息论第21-22页
    (四)研究的方法第22页
        1.文献研究法第22页
        2.观察法第22页
        3.问卷调查法第22页
    (五)创新和不足之处第22-24页
        1.创新之处第22-23页
        2.不足之处第23-24页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相关概念与特征第24-29页
    (一)新媒体概念的界定第24页
    (二)新媒体环境的基本特征第24-27页
        1.虚拟性第24-25页
        2.交互性第25页
        3.开放性第25-26页
        4.时效性第26-27页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特征第27-29页
        1.教学环境复杂化第27页
        2.教学主体多元化第27-28页
        3.信息来源多样化第28-29页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第29-39页
    (一)调查对象与目的第29页
    (二)调查内容第29-30页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第30-39页
        1.教师调查结果第30-35页
        2.学生调查结果第35-39页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机遇第39-46页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话语体系发生了转变第39-40页
        1.主导权向分散化转变第39页
        2.内容向多元化、生活化转变第39-40页
        3.传播形式向人性化转变第40页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学资源发生了转变第40-41页
        1.来源向多元化、开放化转变第40-41页
        2.形式向虚拟化、多样化转变第41页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第41-43页
        1.工具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第42页
        2.阵地从课堂内向课堂内外转变第42-43页
        3.过程向虚拟与实践相结合转变第43页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学评价发生了转变第43-46页
        1.主体向多元化、交互式转变第44页
        2.方式向过程化、定量化转变第44-46页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第46-52页
    (一)高中生存在的问题第46-48页
        1.价值观念的问题第46页
        2.心理健康的问题第46-47页
        3.信息素养的问题第47-48页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存在的问题第48-50页
        1.心理适应性的问题第48-49页
        2.角色转变的问题第49页
        3.信息素养培养的问题第49-50页
        4.教学应用的问题第50页
    (三)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存在的问题第50-52页
        1.配置和完善信息技术设备的问题第50-51页
        2.开展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的问题第51页
        3.制定全面的标准政策的问题第51-52页
五、新媒体环境下为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采取的对策第52-61页
    (一)推动高中生价值观念、心理健康和信息素养的发展第52-53页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第52页
        2.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第52-53页
        3.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第53页
    (二)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第53-57页
        1.提高教师的心理适应能力第53-54页
        2.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第54-55页
        3.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第55-56页
        4.提升教师的教学应用水平第56-57页
    (三)增强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对信息技术环境、培训和标准政策的重视第57-61页
        1.创建全面的信息技术环境第57-58页
        2.实施具体的信息技术培训措施第58-59页
        3.完善相应的标准与政策第59-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附录一第68-73页
附录二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语》教材的中印文化呈现与文化教学研究--以楠榜港两所私立高中为例
下一篇:云南乡镇中学初中生物理学习困难归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