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1.5.2 比较研究法 | 第18页 |
1.5.3 案例分析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网络预约出租车及服务监管基本理论 | 第20-38页 |
2.1 网络预约出租车及其属性 | 第20-21页 |
2.1.1 网络预约出租车的定义 | 第20页 |
2.1.2 网络预约出租车属性 | 第20-21页 |
2.2 网络预约出租车服务监管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2.2.1 政府监管理论分析 | 第21-23页 |
2.2.2 监管主体 | 第23页 |
2.2.3 监管对象 | 第23-24页 |
2.2.4 监管依据 | 第24-25页 |
2.2.5 监管手段 | 第25-26页 |
2.3 网络约出租车与传统出租车的比较 | 第26-33页 |
2.3.1 行业准入规制对比 | 第26-28页 |
2.3.2 经营模式对比 | 第28-30页 |
2.3.3 服务方式对比 | 第30-31页 |
2.3.4 服务价格对比 | 第31-32页 |
2.3.5 运行效率对比 | 第32-33页 |
2.4 网络预约出租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33-34页 |
2.4.1 网络预约出租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地位 | 第33页 |
2.4.2 网络预约出租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作用 | 第33-34页 |
2.5 网络预约出租车服务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 第34-38页 |
2.5.1 网络预约出租车的负外部性 | 第34-35页 |
2.5.2 网络预约出租车的信息不对称性 | 第35-36页 |
2.5.3 网络预约出租车平台的垄断性 | 第36页 |
2.5.4 促进传统出租车体制改革,保证市场平稳运行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网络预约出租车运营服务现状 | 第38-47页 |
3.1 网络预约出租车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 第38-42页 |
3.1.1 网络预约出租车的产生 | 第38-40页 |
3.1.2 网络预约出租车的发展历程 | 第40-42页 |
3.2 网络预约出租车运营服务基本现状 | 第42-47页 |
3.3.1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 | 第45页 |
3.3.2 由C2C模式逐步向B2C模式转变 | 第45-46页 |
3.3.3 服务逐步向三四线城市覆盖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网络预约出租车服务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7-60页 |
4.1 网络预约出租车服务监管现状 | 第47-51页 |
4.1.1 对于网络预约出租车平台的监管 | 第47-49页 |
4.1.2 对于网络预约出租车驾驶员的监管 | 第49-50页 |
4.1.3 对于网络预约出租车辆的监管 | 第50-51页 |
4.2 网络预约出租车服务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51-56页 |
4.2.1 立法滞后,未做到依法监管 | 第51-53页 |
4.2.2 监管主体缺位,未做到有效监管 | 第53-55页 |
4.2.3 监管力度不够,未做到从严监管 | 第55页 |
4.2.4 监管主体过多,容易“错位” | 第55-56页 |
4.3 网约车服务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56-60页 |
4.3.1 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56页 |
4.3.2 企业自律水平低,社会大众参与度不高 | 第56-57页 |
4.3.3 政府相关部门行政效能低下 | 第57页 |
4.3.4 网络预约出租车市场准入门槛过高 | 第57-59页 |
4.3.5 网络预约出租车与传统出租车冲突加剧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国外网络预约出租车服务监管现状及经验借鉴 | 第60-67页 |
5.1 国外网络预约出租车服务监管现状 | 第60-64页 |
5.1.1 网络预约出租车在英国的服务监管现状 | 第60-62页 |
5.1.2 网络预约出租车在美国的服务监管现状 | 第62-63页 |
5.1.3 网络预约出租车在新加坡的服务监管现状 | 第63-64页 |
5.2 国外各国对网络预约出租车的服务监管启示 | 第64-67页 |
5.2.1 加强政府和网络预约出租车平台合作,提倡共同监管 | 第64-65页 |
5.2.2 集中化化监管,维护竞争秩序,促进融合发展 | 第65-66页 |
5.2.3 完善网络预约出租车行业立法 | 第66-67页 |
第六章 完善网络预约出租车服务监管的建议 | 第67-80页 |
6.1 完善网络预约出租车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 第67-69页 |
6.1.1 提高立法层级,加强立法保障 | 第67-68页 |
6.1.2 完善各地网约车实施细则,实现地方与中央的有机统一 | 第68-69页 |
6.2 完善网络预约车出租车准入规制的具体内容 | 第69-73页 |
6.2.1 放宽网络预约出租车准入限制 | 第69-71页 |
6.2.2 对市场调节价设定价格上限 | 第71页 |
6.2.3 创新网络预约出租车车保险制度 | 第71-73页 |
6.3 实现政府角色转型,完善政府监管体系 | 第73-76页 |
6.3.1 推进政府监管体系建设,实现综合治理 | 第73-74页 |
6.3.2 建立新型“政府+平台”合作监管体系 | 第74页 |
6.3.3 履行企业责任,发挥平台的监管职能 | 第74-75页 |
6.3.4 加快交通信用建设 | 第75-76页 |
6.4 建立健全网约车服务制度,提升服务水平 | 第76-80页 |
6.4.1 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服务评价体系 | 第76-77页 |
6.4.2 完善乘客投诉反馈机制 | 第77-78页 |
6.4.3 建立强制退出机制 | 第78页 |
6.4.4 建立网约车行业协会,实现行业自律监管 | 第78-80页 |
研究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