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建筑材料论文

腐蚀钢丝蚀坑形态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斜拉索腐蚀疲劳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疲劳寿命评估的理论方法研究第19-44页
    2.1 裂纹类型分析第19-21页
    2.2 断裂力学中的主要断裂参量第21-28页
        2.2.1 裂端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第21-24页
        2.2.2 应力强度因子第24-25页
        2.2.3 J积分第25-26页
        2.2.4 裂纹张开位移第26-27页
        2.2.5 应力强度因子准则(K准则)第27-28页
    2.3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第28-41页
        2.3.1 Ⅰ型裂纹的Westergaard应力函数法第29-30页
        2.3.2 有限元计算方法第30-32页
        2.3.3 工程中应力强度因子的近似计算方法第32-38页
        2.3.4 有限元软件abaqus计算方法第38-41页
    2.4 本文模拟蚀坑应力强度因子思路介绍第41-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三章 钢丝蚀坑参数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分析第44-57页
    3.1 腐蚀钢丝单蚀坑形貌特征分析第44-45页
        3.1.1 腐蚀钢丝蚀坑宏观形貌特征第44-45页
        3.1.2 腐蚀钢丝单蚀坑细观形貌特征第45页
    3.2 蚀坑裂纹前沿处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第45-49页
        3.2.1 前处理方案介绍第45-46页
        3.2.2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第46-49页
    3.3 蚀坑几何参数改变对应力强度因子影响分析第49-55页
        3.3.1 蚀坑长度改变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第49-51页
        3.3.2 蚀坑宽度改变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第51-53页
        3.3.3 蚀坑深度改变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第53-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讨论分析第57-71页
    4.1 对比方案介绍第57页
    4.2 各组不同参数蚀坑应力强度因子对比分析第57-59页
        4.2.1 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第57-58页
        4.2.2 c/a不变,c/b变化时的K值分析第58-59页
        4.2.3 c/b不变,c/a变化时的K值分析第59页
    4.3 应力强度因子拟合分析第59-62页
        4.3.1 蚀坑形状系数F计算第59-60页
        4.3.2 蚀坑形状系数F拟合分析第60-62页
    4.4 应力强度因子估算剩余疲劳寿命第62-69页
        4.4.1 剩余疲劳寿命计算流程第63-66页
        4.4.2 理论值与试验值对比分析第66-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结论第71-72页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78-79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实践项目)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望城古镇群规划研究
下一篇:湍流聚并器中细颗粒聚并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