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4 可行性分析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案、主要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3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 第20-30页 |
2.1 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分析 | 第20-26页 |
2.1.1 政治情感强烈,政治理论素养不高 | 第20-22页 |
2.1.2 道德意识浓厚,实践行为表现不足 | 第22-24页 |
2.1.3 职业目标明确,职业选择功利性强 | 第24-25页 |
2.1.4 生活目标清晰,物质化现象较明显 | 第25-26页 |
2.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遇与挑战共存 | 第26-30页 |
2.2.1 教育地位逐渐提高,实效性有待提升 | 第26-27页 |
2.2.2 教育方法不断拓展,创新性有待增强 | 第27-28页 |
2.2.3 教育内容逐步充实,说服力有待加强 | 第28页 |
2.2.4 师资队伍持续壮大,结构性有待优化 | 第28-30页 |
3 红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阐释 | 第30-41页 |
3.1 红安精神的产生与形成 | 第30-34页 |
3.1.1 红安精神的内涵 | 第30-31页 |
3.1.2 红安精神产生与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31-34页 |
3.2 红安精神的基本内容 | 第34-35页 |
3.2.1 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信念 | 第34页 |
3.2.2 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 | 第34-35页 |
3.2.3 甘于牺牲的奉献主义精神 | 第35页 |
3.2.4 紧密联系群众的公仆意识 | 第35页 |
3.2.5 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 第35页 |
3.3 红安精神的特征 | 第35-37页 |
3.3.1 人民性 | 第35-36页 |
3.3.2 执着性 | 第36页 |
3.3.3 求实性 | 第36页 |
3.3.4 奉献性 | 第36-37页 |
3.4 红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 | 第37-41页 |
3.4.1 提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资源 | 第37-38页 |
3.4.2 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正确价值取向 | 第38-39页 |
3.4.3 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说服力 | 第39-41页 |
4 红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 第41-47页 |
4.1 红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 第41-43页 |
4.1.1 一心向党的坚定信仰 | 第41页 |
4.1.2 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 第41页 |
4.1.3 朴诚勇毅的优秀品质 | 第41-42页 |
4.1.4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 第42页 |
4.1.5 不胜不休的拼搏精神 | 第42-43页 |
4.2 红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 第43-47页 |
4.2.1 利用思想政治课夯实理想信念理论根基 | 第43页 |
4.2.2 开展情景体验教育促进理论知识内化 | 第43-44页 |
4.2.3 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理论结合实际 | 第44-45页 |
4.2.4 依托网络技术平台拓展教育资源空间 | 第45-46页 |
4.2.5 加强建设红色校园文化体现优质红安精神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