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价值与价值观概述 | 第12-22页 |
第一节 价值 | 第12-14页 |
一、价值的含义 | 第12-13页 |
二、价值的特征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价值观 | 第14-15页 |
一、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 第14-15页 |
二、价值观的特征 | 第15页 |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概述 | 第15-22页 |
一、劳动价值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15-16页 |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 第17-20页 |
四、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价值观内涵 | 第22-32页 |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适应的社会条件 | 第22-24页 |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劳动价值论的应用提供了社会条件 | 第22-23页 |
二、劳动价值论在现代条件下的新发展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基于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 第24-29页 |
一、崇尚劳动和创造 | 第25-26页 |
二、崇尚独立自主 | 第26-27页 |
三、崇尚协作互利 | 第27-28页 |
四、崇尚科学与变革 | 第28页 |
五、崇尚自由与公平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基于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价值观特征 | 第29-30页 |
一、“价值评价”的客观性 | 第29-30页 |
二、价值评价的功利主义导向 | 第30页 |
三、价值评价的间接性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劳动价值论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及分析 | 第32-40页 |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一、价值评价标准模糊 | 第32-33页 |
二、价值取向呈现“功利性” | 第33-34页 |
三、个人主义突出 | 第34-35页 |
四、社会的剧烈变化对价值观形成的冲击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一、市场经济与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 | 第37页 |
二、多元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三、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 第38页 |
四、网络时代的不确定性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 第40-47页 |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指导原则 | 第40-42页 |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第40-41页 |
二、坚持人的发展的价值观构建 | 第41-42页 |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方向 | 第42页 |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路径 | 第42-46页 |
一、强化社会舆论引导,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观武装媒体队伍 | 第42-43页 |
二、净化高校教育环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第43-44页 |
三、净化社会环境,巩固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社会地位 | 第44页 |
四、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 | 第44-45页 |
五、加强价值观自我塑造的实践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