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干寒地区混凝土梁桥病害调查与机理分析 | 第19-43页 |
2.1 干寒地区混凝土桥梁概况 | 第19-23页 |
2.1.1 干寒地区混凝土桥梁现状 | 第19-20页 |
2.1.2 气候、环境特征对干寒地区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影响 | 第20-22页 |
2.1.3 交通荷载状况调查 | 第22-23页 |
2.2 干寒地区混凝土梁桥病害统计与分析 | 第23-33页 |
2.2.1 混凝土梁桥各分部常见病害统计与病害程度分类 | 第23-30页 |
2.2.2 混凝土梁桥病害程度概率分布及其分布假设检验 | 第30-33页 |
2.3 影响混凝土梁桥耐久性的主要病害机理分析 | 第33-42页 |
2.3.1 混凝土桥梁结构冻融破坏 | 第33-36页 |
2.3.2 除冰盐对混凝土桥梁结构的侵蚀 | 第36-38页 |
2.3.3 桥梁结构的混凝土碳化 | 第38页 |
2.3.4 混凝土桥梁结构的钢筋锈蚀 | 第38-41页 |
2.3.5 影响混凝土梁桥耐久性的其他因素 | 第41-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3 干寒地区混凝土梁桥耐久性评估的理论研究 | 第43-51页 |
3.1 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理论 | 第43-46页 |
3.1.1 耐久性的内涵 | 第43-44页 |
3.1.2 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评估内容 | 第44页 |
3.1.3 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综合评估方法研究 | 第44-46页 |
3.2 未确知测度理论 | 第46-49页 |
3.2.1 未确知信息 | 第46-47页 |
3.2.2 未确知测度理论 | 第47-49页 |
3.2.3 未确知测度理论对混凝土梁桥耐久性评估适用性分析 | 第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干寒地区混凝土梁桥耐久性评估指标体系 | 第51-62页 |
4.1 建立干寒地区混凝土梁桥耐久性评估指标体系 | 第51-53页 |
4.1.1 评价指标选取依据的标准、规范 | 第51页 |
4.1.2 干寒地区混凝土梁桥耐久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1-53页 |
4.2 干寒地区混凝土梁桥耐久性评估指标的量化 | 第53-57页 |
4.3 确定混凝土梁桥耐久性评估指标的评价标准 | 第57-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构建干寒地区混凝土梁桥耐久性评估模型 | 第62-71页 |
5.1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梁桥耐久性评估流程及评估等级 | 第62-63页 |
5.1.1 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混凝土梁桥耐久性评估流程 | 第62页 |
5.1.2 混凝土梁桥耐久性评估等级的确定 | 第62-63页 |
5.2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混凝土梁桥耐久性评估模型 | 第63-70页 |
5.2.1 混凝土梁桥耐久性评估空间 | 第63-64页 |
5.2.2 混凝土梁桥耐久性评估单指标未确知测度模型 | 第64-68页 |
5.2.3 信息熵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68-69页 |
5.2.4 混凝土梁桥耐久性评估多指标综合测度模型 | 第69-70页 |
5.2.5 混凝土梁桥综合评估分析 | 第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工程实例应用 | 第71-82页 |
6.1 桥梁概况 | 第71-75页 |
6.1.1 桥梁结构概述 | 第71-72页 |
6.1.2 桥梁病害分析 | 第72-75页 |
6.2 评估指标实测值的确定 | 第75-76页 |
6.3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耐久性评估过程 | 第76-80页 |
6.3.1 单指标未确知测度计算 | 第76-79页 |
6.3.2 多指标综合未确知测度计算 | 第79页 |
6.3.3 样本识别与排序 | 第79-80页 |
6.4 评估结果汇总与分析 | 第80-81页 |
6.5 本章小节 | 第81-8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7.1 结论 | 第82-83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