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本领域的现状概述 | 第9-12页 |
1.2.1 电动汽车发展概述 | 第9-11页 |
1.2.2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概述 | 第11页 |
1.2.3 电网接纳电动汽车的策略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2章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建立 | 第14-29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电动汽车充电影响因素分析 | 第14-20页 |
2.2.1 动力电池特性 | 第14-15页 |
2.2.2 电能补给模式 | 第15-17页 |
2.2.3 电动汽车的出行规律 | 第17-18页 |
2.2.4 电动汽车类型及发展规模 | 第18-20页 |
2.3 不同电能补给模式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 | 第20-23页 |
2.3.1 常规电能补给模式下充电负荷模型 | 第20-22页 |
2.3.2 快速电能补给模式下充电负荷模型 | 第22-23页 |
2.3.3 更换电池模式下充电负荷模型 | 第23页 |
2.4 充电负荷对电网负荷的影响分析 | 第23-28页 |
2.4.1 蒙特卡洛模拟法在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2.4.2 仿真数据及条件假设 | 第25-26页 |
2.4.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电力需求侧管理 | 第29-32页 |
3.2.1 电力需求侧管理概念 | 第29-30页 |
3.2.2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手段 | 第30-31页 |
3.2.3 电力需求侧管理下的电动汽车充电 | 第31-32页 |
3.3 考虑峰谷分时电价引导的有序充电策略 | 第32-36页 |
3.3.1 峰谷分时电价的提出 | 第32-34页 |
3.3.2 峰谷分时电价下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分析 | 第34-35页 |
3.3.3 算例分析 | 第35-36页 |
3.4 考虑V2G技术的电动汽车反向出力 | 第36-40页 |
3.4.1 V2G技术概述 | 第37-38页 |
3.4.2 V2G技术的运行 | 第38-39页 |
3.4.3 参与风电出力调节的V2G模式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谐波污染及对策 | 第41-55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电动汽车充电机(站)的谐波分析 | 第41-51页 |
4.2.1 谐波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41-45页 |
4.2.2 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谐波分析研究 | 第45-51页 |
4.2.3 算例分析 | 第51页 |
4.3 电动汽车充电站谐波治理措施 | 第51-54页 |
4.3.1 电力系统谐波处理的一般方法 | 第51-53页 |
4.3.2 电动汽车充电站谐波治理对策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