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砂应力吸收层防治沥青路面荷载型反射裂缝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防治反射裂缝措施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应力吸收层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3 应力吸收层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1页 |
1.4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2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混合料配合比及路用性能研究 | 第13-21页 |
2.1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13-17页 |
2.1.1 原材料性质 | 第13-14页 |
2.1.2 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14-15页 |
2.1.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 第15-17页 |
2.2 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路用性能 | 第17-19页 |
2.2.1 低温抗裂性 | 第17-18页 |
2.2.2 高温稳定性 | 第18-19页 |
2.2.3 水稳定性 | 第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3 反射裂缝室内模拟试验 | 第21-30页 |
3.1 裂缝扩展模式 | 第21页 |
3.2 反射裂缝形成规律 | 第21-22页 |
3.3 试验原理 | 第22-23页 |
3.4 试验方案 | 第23-24页 |
3.5 试验模型的制作 | 第24-25页 |
3.6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5-27页 |
3.6.1 正荷载作用下试验结果 | 第25页 |
3.6.2 偏荷载作用下试验结果 | 第25-26页 |
3.6.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3.7 不同面层和应力吸收层厚度对比试验 | 第27-29页 |
3.7.1 试验结构选择 | 第27页 |
3.7.2 抗裂评价指标建立 | 第27页 |
3.7.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7-28页 |
3.7.4 荷载作用次数预测模型的回归 | 第28-2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含应力吸收层道路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30-43页 |
4.1 有限元模型参数及假定 | 第30-31页 |
4.2 室内模拟试验的有限元分析 | 第31-32页 |
4.3 材料强度理论 | 第32-33页 |
4.4 车辆荷载作用下应力分析 | 第33-42页 |
4.4.1 面层厚度影响分析 | 第33-35页 |
4.4.2 面层模量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4.4.3 吸收层厚度影响分析 | 第36-38页 |
4.4.4 吸收层模量影响分析 | 第38-39页 |
4.4.5 基层厚度影响分析 | 第39-41页 |
4.4.6 基层模量影响分析 | 第41-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