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连续箱梁约束扭转分析的梁段有限元法及其应用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5页 |
1.1.1 箱形截面梁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 第12-13页 |
1.1.2 箱形截面构造的形式 | 第13页 |
1.1.3 箱梁截面受力特性 | 第13-15页 |
1.2 薄壁梁的定义及其扭转 | 第15-17页 |
1.2.1 薄壁梁的定义 | 第15-16页 |
1.2.2 薄壁梁的扭转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18-20页 |
1.4.1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18页 |
1.4.2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 第18-20页 |
2 薄壁箱梁的自由扭转理论 | 第20-30页 |
2.1 等截面直杆的圣维南扭转 | 第20-24页 |
2.1.1 基本关系 | 第20-21页 |
2.1.2 应力函数 | 第21-22页 |
2.1.3 扭矩及扭转常数 | 第22-23页 |
2.1.4 矩形截面直杆的自由扭转 | 第23-24页 |
2.2 开口薄壁杆件自由扭转理论 | 第24-26页 |
2.3 薄壁箱梁自由扭转分析 | 第26-28页 |
2.3.1 截面剪应力 | 第26-28页 |
2.3.2 截面纵向位移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薄壁箱梁的约束扭转理论 | 第30-40页 |
3.1 约束扭转正应力 | 第30-31页 |
3.2 约束扭转剪应力 | 第31-33页 |
3.3 约束扭转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 第33-38页 |
3.3.1 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33-35页 |
3.3.2 微分方程的求解 | 第35-38页 |
3.3.3 边界条件 | 第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约束扭转单元刚度矩阵和等效节点荷载 | 第40-48页 |
4.1 约束扭转单元刚度矩阵 | 第40-45页 |
4.2 推导等效节点荷载 | 第45-47页 |
4.2.1 单元内部作用均布荷载m_t | 第45-46页 |
4.2.2 单元内部作用集中荷载T | 第46-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约束扭转分析计算程序 | 第48-58页 |
5.1 程序介绍 | 第48-50页 |
5.1.1 主程序结构 | 第48-49页 |
5.1.2 主要子程序名称及其功能 | 第49-50页 |
5.2 计算截面几何特性 | 第50-52页 |
5.3 程序的输入输出文件 | 第52-53页 |
5.4 程序验证 | 第53-55页 |
5.5 程序应用 | 第55-5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老万福河大桥工程实例分析 | 第58-99页 |
6.1 工程概况 | 第58-59页 |
6.2 施工流程 | 第59-60页 |
6.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0-64页 |
6.3.1 梁单元划分 | 第60-62页 |
6.3.2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 第62-64页 |
6.3.3 单元信息计算 | 第64页 |
6.4 影响线分析 | 第64-66页 |
6.5 车道荷载 | 第66页 |
6.6 翘曲正应力和弯曲正应力计算 | 第66-67页 |
6.7 不同荷载工况下的约束扭转分析 | 第67-95页 |
6.7.1 荷载工况一 | 第67-71页 |
6.7.2 荷载工况二 | 第71-74页 |
6.7.3 荷载工况三 | 第74-78页 |
6.7.4 荷载工况四 | 第78-81页 |
6.7.5 荷载工况五 | 第81-85页 |
6.7.6 荷载工况六 | 第85-88页 |
6.7.7 荷载工况七 | 第88-92页 |
6.7.8 荷载工况八 | 第92-95页 |
6.8 总扭矩分析 | 第95-98页 |
6.9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7.1 结论 | 第99页 |
7.2 展望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附录 扭转分析程序 | 第104-12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