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再生剂与老化沥青微观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再生沥青混合料研究及应用现状第10-11页
        1.2.2 老化沥青再生机理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沥青微观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第16-26页
    2.1 原材料第16-17页
        2.1.1 沥青第16页
        2.1.2 再生剂第16-17页
    2.2 试验方法第17-24页
        2.2.1 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第17-19页
        2.2.2 红外光谱(FTIR)试验第19页
        2.2.3 凝胶色谱(GPC)试验第19-21页
        2.2.4 表面自由能(SFE)试验第21-23页
        2.2.5 原子力显微镜(AFM)试验第23-24页
    2.3 试样制备方法第24-26页
        2.3.1 老化沥青制备第24页
        2.3.2 再生沥青制备第24页
        2.3.3 表面自由能试样制备第24-25页
        2.3.4 原子力显微镜试样制备第25-26页
3 再生沥青流变性能及粘附性研究第26-55页
    3.1 再生沥青流变性能研究第26-40页
        3.1.1 再生剂掺量确定第26-28页
        3.1.2 线粘弹性范围研究第28-32页
        3.1.3 再生沥青复数模量和相位角主曲线研究第32-38页
        3.1.4 基于流变性能的沥青抗老化性能评价第38页
        3.1.5 基于流变性能的再生剂再生效率及配伍性评价第38-40页
    3.2 基于表面自由能的再生沥青粘附性及水稳定性研究第40-54页
        3.2.1 表面自由能基本理论介绍第40-43页
        3.2.2 表面自由能计算第43-46页
        3.2.3 再生沥青粘附性评价第46-48页
        3.2.4 剥落功本构方程介绍第48-51页
        3.2.5 再生沥青水稳定性评价第51-54页
    3.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4 再生沥青化学性质研究第55-69页
    4.1 再生沥青红外光谱分析第55-62页
        4.1.1 基于红外光谱的沥青老化机理分析第55-57页
        4.1.2 再生剂红外光谱分析第57-58页
        4.1.3 基于红外光谱的再生剂与老化沥青作用机理分析第58-62页
    4.2 再生沥青凝胶色谱分析第62-67页
        4.2.1 基于凝胶色谱的沥青老化机理分析第62-64页
        4.2.2 基于凝胶色谱的再生剂与老化沥青作用机理分析第64-67页
    4.3 本章小结第67-69页
5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再生沥青微观特性分析第69-92页
    5.1 原子力显微镜成像原理第69-70页
    5.2 基于AFM的沥青微观形貌特征分析第70-85页
        5.2.1 老化对沥青微观形貌特征的影响第71-77页
        5.2.2 再生对沥青微观形貌特征的影响第77-85页
    5.3 基于AFM的沥青纳观粘附特性分析第85-90页
        5.3.1 再生沥青纳观粘附特性分析第86-89页
        5.3.2 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的纳观粘附力验证第89-90页
    5.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2-93页
    6.1 结论第92页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附录A 接触角试验数据第97-9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PC矮塔斜拉桥整体及索梁锚固区局部应力测试与分析
下一篇:变截面连续箱梁约束扭转分析的梁段有限元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