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基于BIM的建筑物生态足迹前摄性度量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21页
        1.2.1 生态足迹相关研究第15-16页
        1.2.2 建筑物生态足迹相关研究第16-17页
        1.2.3 BIM应用及二次开发相关研究第17-19页
        1.2.4 神经网络应用于生态足迹方面研究第19-20页
        1.2.5 现有研究评析第20-21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1 研究目标第21页
        1.3.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22-23页
    1.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建筑物生态足迹前摄性度量相关概念及基础性工作第24-36页
    2.1 建筑物生态足迹的概念和内涵第24-29页
        2.1.1 生态足迹的概念第24-25页
        2.1.2 建筑物生态足迹的概念第25-26页
        2.1.3 建筑物生态足迹的阶段划分第26-27页
        2.1.4 建筑物各阶段生态足迹的类型第27-28页
        2.1.5 建筑物生态足迹形成过程第28-29页
    2.2 建筑物生态足迹前摄性度量的原理及边界第29-32页
        2.2.1 前摄性度量的概念第29页
        2.2.2 建筑物各阶段生态足迹度量的原理第29-30页
        2.2.3 建筑物各阶段生态足迹度量的边界第30-32页
    2.3 Revit二次开发方案及信息编码体系第32-35页
        2.3.1 Revit二次开发方案第32-33页
        2.3.2 信息编码体系选择第33-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建筑物物化和拆除处置阶段生态足迹前摄性度量方法第36-48页
    3.1 物化阶段生态足迹的度量方法第36-37页
        3.1.1 物化阶段生态足迹的分解第36-37页
        3.1.2 物化阶段生态足迹的度量第37页
    3.2 拆除处置阶段生态足迹度量方法第37-39页
        3.2.1 拆除处置阶段生态足迹的分解第37-38页
        3.2.2 拆除处置阶段生态足迹的度量第38-39页
    3.3 生态足迹因子的计算和搜集第39-45页
        3.3.1 生态足迹数据搜集的原则第39-40页
        3.3.2 生态足迹均衡因子第40页
        3.3.3 人工生态足迹因子第40-41页
        3.3.4 材料生态足迹因子第41-42页
        3.3.5 机械生态足迹因子第42-44页
        3.3.6 运输生态足迹因子第44-45页
    3.4 生态足迹因子等数据库表建立第45-47页
        3.4.1 数据库类型选择第45页
        3.4.2 数据库表的构建第45-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建筑物运营阶段生态足迹前摄性度量方法第48-67页
    4.1 运营阶段生态足度量方法第48-51页
        4.1.1 运营阶段生态足迹的分解第48页
        4.1.2 运营阶段生态足迹的度量第48-51页
    4.2 运营阶段生态足迹前摄性度量指标选择第51-58页
        4.2.1 前摄性度量指标的选取原则第51-52页
        4.2.2 前摄性度量指标的选择第52-58页
    4.3 运营阶段生态足迹BP神经网络前摄性度量模型第58-65页
        4.3.1 样本数据搜集第58-59页
        4.3.2 运营阶段生态足迹神经网络参数设置第59-62页
        4.3.3 运营阶段生态足迹神经网络模型第62-65页
    4.4 运营阶段生态足迹神经网络模型适用性第65-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建筑物生态足迹的计算插件开发及其应用第67-84页
    5.1 生态足迹插件开发第67-73页
        5.1.1 目标确定第67页
        5.1.2 逻辑设计第67-70页
        5.1.3 编码实现第70-73页
    5.2 案例应用第73-83页
        5.2.1 建筑物概况第74-76页
        5.2.2 BIM建模第76-78页
        5.2.3 生态足迹计算及分析第78-81页
        5.2.4 改进建议第81-83页
    5.3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6.1 研究主要工作与成果第84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4页
致谢第94-95页
附录第95-115页
    附录Ⅰ 能源生态足迹因子表第95-96页
    附录Ⅱ 机械生态足迹因子表第96-101页
    附录Ⅲ 材料生态足迹因子表第101-104页
    附录Ⅳ 运营阶段生态足迹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所用代码第104-108页
    附录Ⅴ 运营阶段生态足迹前摄性度量神经网络模型代码第108-111页
    附录Ⅵ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建筑物运营阶段水电消耗量表第111-112页
    附录Ⅶ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6栋建筑物各项指标第112-114页
    附录Ⅷ 运营阶段生态足迹前摄性度量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样本第114页
    附录Ⅸ 运营阶段生态足迹前摄性度量神经网络模型隐层权值矩阵第114页
    附录Ⅹ Revit-EF插件代码第114-115页
作者介绍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装行业销售模式的分析与发展研究--S公司为例
下一篇:快速响应下的卫浴水暖产品交货管理研究--以A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