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WC_P/钢基表层复合材料 | 第12-14页 |
1.2.1 WC_P/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简介 | 第12页 |
1.2.2 WC_P/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界面和组织 | 第12-14页 |
1.3 热应力有限元分析的研究近况 | 第14-15页 |
1.4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应力 | 第15-18页 |
1.4.1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应力产生 | 第15-16页 |
1.4.2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应力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1.4.3 WC_P/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热应力有限元分析 | 第17-18页 |
1.5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疲劳 | 第18-20页 |
1.5.1 颗粒增强金属基合材料的热疲劳 | 第18-19页 |
1.5.2 WC_P/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热疲劳性能 | 第19-20页 |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3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计算方法及实验设计 | 第23-41页 |
2.1 热应力有限元理论分析 | 第23-26页 |
2.1.1 基于单胞模型的数值方法 | 第23-24页 |
2.1.2 热弹性与热弹塑性有限元基本方程 | 第24-2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6-29页 |
2.2.1 增强颗粒选择 | 第26-28页 |
2.2.2 基体的选择 | 第28-29页 |
2.3 WC_P/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9-34页 |
2.3.1 预制坯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2.3.2 球磨及坯料压制成形工艺的确定 | 第30-31页 |
2.3.3 管式真空炉烧结 | 第31-32页 |
2.3.4 WC_P/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组织 | 第32-34页 |
2.4 WC_P/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热应力模拟计算 | 第34-40页 |
2.4.1 温度场的测试 | 第34-36页 |
2.4.2 换热系数计算 | 第36-37页 |
2.4.3 材料参数及模型设计 | 第37-40页 |
2.5 测试方法 | 第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WC_P/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热应力有限元分析 | 第41-63页 |
3.1 冷却速度对复合材料热应力的影响 | 第41-44页 |
3.2 颗粒形状对复合材料热应力的影响 | 第44-52页 |
3.3 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热应力的影响 | 第52-55页 |
3.4 颗粒分布对复合材料热应力的影响 | 第55-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四章 WC_P/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热疲劳失效特征 | 第63-83页 |
4.1 热疲劳环境下复合材料中的界面应力分析 | 第63-65页 |
4.1.1 复合层与基材间结合面的应力分析 | 第63-64页 |
4.1.2 增强颗粒与基体间界面区应力分析 | 第64-65页 |
4.2 冷却速度对复合材料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4.3 颗粒形状对复合材料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67-75页 |
4.4 颗粒分布对复合材料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75-77页 |
4.5 热疲劳环境下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 | 第77-82页 |
4.5.1 WC颗粒界面处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 第77-79页 |
4.5.2 裂纹在复合层中的扩展 | 第79-81页 |
4.5.3 复合层中WC颗粒的脱落 | 第81-8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结论 | 第83-84页 |
5.2 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