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电磁辐射的产生 | 第12页 |
1.1.2 电磁辐射的危害 | 第12-15页 |
1.1.3 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 | 第15页 |
1.2 电磁屏蔽的基本理论 | 第15-17页 |
1.2.1 电磁屏蔽原理 | 第15-16页 |
1.2.2 电磁屏蔽标准 | 第16-17页 |
1.3 纤维表面镀金属的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1.3.1 国内外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化学镀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 第18-20页 |
1.3.3 化学镀的前处理进展 | 第20-25页 |
1.4 化学镀铜概述 | 第25-26页 |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6-28页 |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6页 |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8页 |
2.1 材料 | 第28-31页 |
2.1.1 316L不锈钢纤维 | 第28-29页 |
2.1.2 腈纶纤维 | 第29-30页 |
2.1.3 涤纶纤维 | 第30-31页 |
2.2 设备 | 第31页 |
2.3 试剂 | 第31-32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2.5 表征与检测 | 第34-38页 |
2.5.1 SEM分析 | 第34页 |
2.5.2 EDS分析 | 第34页 |
2.5.3 XRD分析 | 第34页 |
2.5.4 断裂强力测试 | 第34-35页 |
2.5.5 结合力测试 | 第35页 |
2.5.6 导电性和增重测试 | 第35页 |
2.5.7 电磁屏蔽性能测试 | 第35-38页 |
第三章 纺织纤维化学镀铜研究 | 第38-50页 |
3.1 316L不锈钢纤维化学镀铜的研究 | 第38-43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3.1.2 工艺流程 | 第38页 |
3.1.3 316L不锈钢纤维的预处理 | 第38-39页 |
3.1.4 316L不锈钢纤维镀铜机理 | 第39-40页 |
3.1.5 pH值对镀铜过程的影响 | 第40-43页 |
3.2 非金属纤维表面化学镀铜的研究 | 第43-47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3.2.2 工艺流程 | 第43页 |
3.2.3 非金属纤维的前处理研究 | 第43-45页 |
3.2.4 非金属纤维化学镀铜 | 第45-46页 |
3.2.5 非金属纤维镀铜机理 | 第46-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四章 纺织纤维镀层性能研究 | 第50-70页 |
4.1 断裂强力测试 | 第50-51页 |
4.1.1 粗化时间对非金属纤维断裂强力的影响 | 第50页 |
4.1.2 化学镀铜前后纺织纤维断裂强力的测试 | 第50-51页 |
4.2 导电性及增重率的测试 | 第51-55页 |
4.2.1 敏化时间对非金属纤维导电性和增重率的影响 | 第51-54页 |
4.2.2 不同活化方法对非金属纤维导电性和增重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3 316L不锈钢纤维导电性和增重率的测试 | 第55页 |
4.3 SEM分析 | 第55-60页 |
4.3.1 316L不锈钢纤维表面形貌 | 第55-57页 |
4.3.2 腈纶纤维表面形貌 | 第57-58页 |
4.3.3 涤纶纤维表面形貌 | 第58-60页 |
4.4 铜镀层与纤维基体的结合力测试 | 第60-61页 |
4.5 EDS分析 | 第61-65页 |
4.5.1 316L不锈钢纤维的EDS分析 | 第61-63页 |
4.5.2 腈纶纤维的EDS分析 | 第63-64页 |
4.5.3 涤纶纤维的EDS分析 | 第64-65页 |
4.6 XRD分析 | 第65-66页 |
4.7 镀铜纺织纤维电磁屏蔽性能测试 | 第66-6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