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3.1 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 第9-12页 |
1.3.2 村民自治研究 | 第12-15页 |
1.3.3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研究 | 第15-16页 |
1.3.4 国内和国外研究评述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创新方面 | 第16-17页 |
1.6 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村民自治视角下的党风廉政建设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党风廉政建设 | 第18-19页 |
2.1.2 村民自治 | 第19-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第3章 村民自治视角下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现状 | 第23-30页 |
3.1 村民自治视角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3.1.1 权力内部监督制约不到位 | 第23-24页 |
3.1.2 外部权力机构监督管理不足 | 第24页 |
3.1.3 农村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 第24-26页 |
3.2 原因分析:村民自治背景下党风廉政风险 | 第26-30页 |
3.2.1 .从“人民公社”到“村民自治”农村权力的嬗变 | 第26-28页 |
3.2.2 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权力寻租 | 第28-30页 |
第4章 村民自治视角下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分析——以合肥市农村“廉勤委”为例 | 第30-38页 |
4.1 合肥市农村“廉勤委”模式 | 第30-32页 |
4.1.1 村廉勤委的产生及组织形式 | 第30-31页 |
4.1.2 村廉勤委的权力职责 | 第31页 |
4.1.3 村廉勤委的工作内容 | 第31-32页 |
4.2 “廉勤委”:农村自治背景下党风廉政建设探索 | 第32-35页 |
4.2.1 代表村民行使监督村务职责 | 第32-33页 |
4.2.2 对村务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 | 第33-34页 |
4.2.3 发挥党风廉政建设拓展功能 | 第34-35页 |
4.3 “廉勤委”对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村民自治的重要作用 | 第35-38页 |
4.3.1 有利于加强村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 第35页 |
4.3.2 有利于实现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我完善 | 第35-36页 |
4.3.3 有利于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 | 第36-38页 |
第5章 村民自治视角下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思路 | 第38-43页 |
5.1 加强监督力度,使其不敢腐 | 第38-39页 |
5.1.1 深化组织内部监督 | 第38页 |
5.1.2 加强腐败惩处措施 | 第38-39页 |
5.2 完善干部权力外部监督,使其不能腐 | 第39-40页 |
5.2.1 完善基层组织监督 | 第39页 |
5.2.2 完善权力运行制度 | 第39页 |
5.2.3 规范选举程序 | 第39-40页 |
5.2.4 完善村务的公开制度,保证权力行使透明 | 第40页 |
5.2.5 不断提高民主决策制度,切实实现民主公平 | 第40页 |
5.3 构建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和廉政教育制度:不想腐败 | 第40-43页 |
5.3.1 开展党校集中教育 | 第40-41页 |
5.3.2 开展示范与警示 | 第41页 |
5.3.3 创新现代网络教育 | 第41-43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