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符号说明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 大肠杆菌的概述 | 第10-11页 |
1.1 大肠杆菌的特性 | 第10页 |
1.2 大肠杆菌的分类 | 第10页 |
1.3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 第10-11页 |
2 大肠杆菌毒力因子 | 第11-12页 |
2.1 黏附素性菌毛 | 第11-12页 |
2.2 温度敏感血凝素 | 第12页 |
2.3 毒素 | 第12页 |
2.4 气杆菌素 | 第12页 |
3 大肠杆菌毒力岛 | 第12-18页 |
3.1 毒力岛的特性 | 第13页 |
3.2 tRNA位点 | 第13页 |
3.3 LEE毒力岛 | 第13-14页 |
3.4 HPI毒力岛 | 第14页 |
3.5 ETT2毒力岛 | 第14-16页 |
3.6 毒力岛的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一 禽源大肠杆菌中ETT2的临床检测与分析 | 第18-2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1.1 PCR引物与实验试剂 | 第18-19页 |
1.2 参考菌株来源及复苏 | 第19页 |
1.3 细菌DNA模板的制备 | 第19页 |
1.4 Duplex PCR体系与反应程序 | 第19页 |
1.5 检测ETT2毒力岛的Duplex PCR特异 | 第19页 |
1.6 病料采集与处理 | 第19-20页 |
1.7 临床病料的快速检测 | 第20页 |
1.8 临床病料分离菌的Duplex PCR检测 | 第20页 |
1.9 分离菌的生化鉴定 | 第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1页 |
2.1 检测ETT2毒力岛的Duplex PCR特异性结果 | 第20-21页 |
2.2 临床病料的快速检测结果 | 第21页 |
2.3 临床病料的分离菌的Duplex PCR检测结果 | 第21页 |
2.4 分离菌的生化鉴定结果 | 第21页 |
2.5 禽源大肠杆菌ETT2的相关性分析 | 第21页 |
3 讨论 | 第21-23页 |
研究二 禽源大肠杆菌ETT2的类型分析 | 第23-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1.1 PCR引物与试剂 | 第23-25页 |
1.2 参考菌株与分离菌株 | 第25页 |
1.3 细菌DNA模板的制备 | 第25页 |
1.4 PCR体系与反应程序 | 第25页 |
1.5 检测ECs3709、ECs3712和ECs3721的3对PCR引物特异性 | 第25页 |
1.6 ECs3709、ECs3712和ECs3721的3对PCR产物的测序分析 | 第25-26页 |
1.7 检测毒力岛ETT2+大肠杆菌分离菌株类型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7页 |
2.1 检测ECs3709、ECs3712和ECs3721的3对PCR引物特异性 | 第26-28页 |
2.2 分离株的PCR检测结果 | 第28-37页 |
3 讨论 | 第37-39页 |
研究三 禽源大肠杆菌ETT2的gfyU tRNA整合位点分析 | 第39-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1.1 PCR引物与实验试剂 | 第39页 |
1.2 细菌DNA模板的制备 | 第39页 |
1.3 PCR体系与反应程序 | 第39-40页 |
1.4 检测tRNA的PCR特异性 | 第40页 |
1.5 PCR产物的序列分析 | 第40页 |
2 结果 | 第40-41页 |
3 讨论 | 第41-42页 |
研究四 禽源大肠杆菌ETT2与其他毒力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1.1 PCR引物与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1.2 参考菌株的复苏和分离菌株的来源 | 第43页 |
1.3 细菌DNA模板的制备 | 第43页 |
1.4 PCR体系与反应程序 | 第43页 |
1.5 大肠杆菌分离菌株的检测 | 第43页 |
2 结果 | 第43-46页 |
2.1 F1菌毛的检测结果 | 第43-44页 |
2.2 HPI毒力岛的检测结果 | 第44页 |
2.3 PAP菌毛的检测结果 | 第44-45页 |
2.4 LEE毒力岛的检测结果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全文总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