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关通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青岛海关为例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13页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6-7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海关通关管理概述 | 第13-2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概述 | 第13-15页 |
一、海关 | 第13页 |
二、通关 | 第13-14页 |
三、通关管理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海关通关管理改革背景 | 第15-18页 |
一、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 第15-16页 |
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对海关业务需求 | 第16-17页 |
三、国际贸易重组的需要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我国海关通关管理改革的进展 | 第18-24页 |
一、“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区域通关管理方式 | 第18-20页 |
二、推动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管理方式 | 第20-21页 |
三、推动无纸化通关改革 | 第21-24页 |
第二章 青岛海关通关管理的优势及问题 | 第24-40页 |
第一节 青岛海关的优势 | 第24-26页 |
一、地理位置优势 | 第24页 |
二、港口建设优势 | 第24-25页 |
三、业务大关优势 | 第25-26页 |
第二节 青岛海关通关管理的有益探索 | 第26-29页 |
一、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 | 第26-27页 |
二、打造整车进口快速通关口岸 | 第27-28页 |
三、互联网+海关通关服务创新 | 第28-29页 |
第三节 青岛海关通关管理的现实问题 | 第29-38页 |
一、业务现场自由裁量权需进一步规制 | 第29-32页 |
二、功能定位不准确,口岸功能不突出 | 第32-36页 |
三、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 | 第36-38页 |
第四节 青岛海关通关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一、执法“幅度”存在自由处置空间 | 第38页 |
二、口岸功能较弱 | 第38-39页 |
三、业务现场情况复杂 | 第39-40页 |
第三章 优化海关通关的对策建议 | 第40-58页 |
第一节 由“串联执法”向“并联执法”转变 | 第40-43页 |
一、口岸部门并联执法 | 第41-42页 |
二、通关环节并联同步 | 第42-43页 |
三、部门结合部业务环节集约化 | 第43页 |
第二节 严格规制自由裁量权 | 第43-50页 |
一、强化依法行政理念 | 第44-46页 |
二、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 第46-49页 |
三、从制度上规范自由裁量权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强化青岛海关的口岸功能 | 第50-53页 |
一、突出口岸型海关定位 | 第50-51页 |
二、规范口岸收费 | 第51页 |
三、重视非传统职能 | 第51-53页 |
第四节 完善风险防控中心建设 | 第53-58页 |
一、强化信息化系统保障 | 第54-55页 |
二、完善二级风险防控中心建设 | 第55-56页 |
三、强化海关风险防控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